長堤規劃 沿江西首層架空盡賞江景
admin
2005-01-17
來源:景觀中國網
[img]http://www.landscapecn.com/upload/news/2005117101248601.jpg[/img] [center]越秀出臺商業發展規劃 海珠大戲院將變身[/center] 南方網訊 越秀區昨公布沿江
[img]/upload/news/2005117101248601.jpg[/img]
[center]越秀出臺商業發展規劃 海珠大戲院將變身[/center]
南方網訊 越秀區昨公布沿江地區商貿旅游開發總體規劃 將構建三大商群打造特色旅游區
喜事,長堤的復興,再度得到規劃的助力!昨日,記者從越秀區相關部門獲悉,越秀區已對沿江地區的商貿旅游進行了總體的規劃,規劃范圍北抵大德路,東起解放路,西到人民南路,南至沿江路、長堤大馬路,規劃面積約90公頃,包括沿江西規劃、長堤大馬路規劃、一德路規劃三個部分。根據規劃,通過建海珠石廣場以及在長堤大馬路規劃旅游購物群等3大商群等措施,沿江地區將建成集觀光、購物、娛樂、休閑等一體的特色旅游區。未來幾年內,一個嶄新的沿江商業區將誕生羊城
沿江西路規劃
海珠大戲院前建海珠石廣場
據了解,在現在的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以西,沿江西和長堤大馬路之間的地方,曾有一塊巨大紅色砂巖橢圓形小島,人稱“海珠石”,海珠石和陸地相隔的狹窄汊道后來被填平,長堤彎入的一段被拉直,并由愛群大廈直到天字碼頭筑成新堤,“海珠石”由此成為歷史,此石記錄了廣州珠江岸線的變遷,和廣州滄海桑田的歷史,同時也是“珠江”名稱來歷的傳說載體。
根據規劃,有關部門將改造長堤路海珠大戲院前的空地,建成海珠石廣場,并試探性挖掘海珠石,確定保護和展示這一著名的歷史遺跡的區域,突現“珠江名稱來歷”、“廣州市水陸變遷”、“海珠石歷史沿革”等主題;還將在海珠石廣場及周邊建酒吧、小型西餐廳、茶藝館或露天酒吧、咖啡廊等;遇到節慶期間,將由海珠大戲院牽頭,負責組織在海珠石廣場開展表演活動,并仿效西方狂歡節形式在沿江西和長堤兩路開展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巡游活動,增強節日歡樂氣氛。
沿江西首層架空直面珠江景
根據規劃,將以海珠石廣場為中心建設酒吧一條街,在廣場附近開設露天酒吧;從仁濟路口以西的滾石俱樂部、愛群大廈的爵士吧,到解放南兩旁的夜櫻花、花街90,再到原德國發電廠舊址位置的異域、Hap-py吧、Café1920、ClubMartin等,形成沿江西路酒吧一條街。該街參照巴黎塞納河岸邊商業街的模式,開發建設一批歐式建筑風格的酒吧、音樂廳、咖啡廳、小型西餐廳、茶藝館、網吧、工藝品商店等,為游客提供飲食、休閑、購物的場所;并將沿江西路147號穗聯大廈首層架空,動員沿江西路的業戶盡可能架空首層,形成面向珠江的開敞空間,將珠江及沿江岸的美景引入長堤大馬路,也將長堤大馬路的繁榮引向沿江路,增加沿江路的熱鬧氣氛。
海珠橋解放橋要建人工瀑布
據了解,海珠橋是廣州最早建造的珠江大橋,抗戰時曾遭日本侵略軍轟炸,廣州解放前夕,又被國民黨軍炸毀,建國后重建,其歷史價值高。而解放大橋在造型上又是一種風格,鐵索斜拉大橋,橋身呈弓穹狀,造型優美。兩橋之間的江面開闊,是廣州珠江游的重要地段,兩橋也是珠江景觀帶塑造的最佳建筑之一。
規劃中,將依托兩座大橋塑造瀑布或水幕水景,具體有兩種方案。
方案一:海珠橋底利用廢水建人工瀑布
在海珠橋底利用地鐵二號線排放的廢水建造人工瀑布,在夜間配霓虹燈光照射,形成人工瀑布景觀。
方案二:解放橋建跨江人工瀑布
在解放大橋西橋側(與人民橋間距較遠,空間開闊)建一大型跨江式人工瀑布(水簾或水幕)。用電動提水泵抽珠江水,在橋底呈霧狀噴出。此景觀在全國尚無先例,可起到轟動效應,且費用不高,而且珠江行船較少,也不會影響航行。
分析:此方案用水不多,也可考慮采用自來水,讓游船上的游客感受“鉆”水簾、穿云霧的樂趣。夜間可采用激光照射出各種圖案,形成水幕電影;白天水霧在一定氣象條件下還可能形成彩虹,成為一大景觀。而逢重大節慶,可增設煙花瀑布表演。
長堤大馬路規劃
修復騎樓建筑再現老廣州風情
規劃指出,長堤“記錄”了廣州一個世紀的商史。隨著海珠石廣場、原省總工會觀景碼頭及沿江路酒吧街等項目的建立,長堤未來的主要客源將是境內外游客。由于廣州原有旅游購物品的嚴重短缺,長堤應有別于北京路、上下九商業街,配合一德路的改造,搶占經營旅游購物品的先機。
而長堤大馬路是騎樓最早登陸廣州的地方,雖有后期改造和現代建筑夾雜其間,但總體保存完好。恢復騎樓舊貌是立面整飾規劃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中海珠大戲院是昔日繁華長堤的代表,是老廣州風情的重要標志,因此,整飾海珠大戲院東西兩側建筑立面,恢復海珠大戲院東側郵政大樓舊貌,讓改造后的海珠大戲院成為表現廣州的文化品位的重要角色。除海珠大戲院外,羊城電影院、廣州電影院等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保護。而海珠南路、靖海路的建筑立面保持“古色古香”風格,長堤大馬路北側的建筑立面則要體現中西合璧的建筑色調,體現老廣州十里洋場的氛圍和老廣州風情的格調。
長堤大馬路上劃分三大商群
根據規劃,長堤大馬路的定位主要突現歷史文化、商業文化、飲食文化、戲曲文化的內涵,展示文化特色和老廣州風情。
按照規劃,長堤大馬路重點發展三大商群:廣州老字號商群,旅游購物商群,休閑娛樂商群。原則上以海珠大戲院為界,引導經營業態向規劃要求集中:
①靖海路口———海珠大戲院,主要發展老字號商群,引導以飲食業為主的老字號商群向此相對集中,成為著名粵菜美食區;
②羊城電影院———海珠大戲院,主要引導文化產業向此集中,并經海珠廣場與沿江西路的酒吧一條街相連,形成休閑娛樂商群;
③海珠大戲院———愛群大廈,主要發展旅游購物商群,重點將華夏公司改造為大型綜合性旅游購物商城,并逐步向海珠南路擴展,以成行成市優勢,形成較大影響力。
一德路規劃:東西兩段分為兩大商群
據了解,一德路目前是全國最大的干果海味和玩具禮品專業街,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都有一定影響。而且,一德西路以南有廣州市新兒童公園,北邊為狀元坊,因此,一德路的規劃將側重于強化商業功能、調整商業布局、保護建筑風格、發揮旅游功能。在人民路以東,國際玩具文具精品城以西的連片地帶引導商家經營青少年消費品,形成青少年商群。在空間布局上:以石室為界,干果海味產品批發商店向西集中,保持和發展傳統的干果海味產品批發零售優勢;石室以東地段,以百盛大型市場為中心,集中玩具、禮品精品店,突出旅游購物特色。
交通規劃:建封閉步行街有兩方案可選
根據對交通現狀的調查,規劃區內的三條道路中,長堤路交通壓力最大,最高峰每10分鐘可過734輛車,沿江路與一德路交通流量較為接近,高峰期車流量為348~325輛/10分鐘。因此,規劃部門提出了兩種交通方案。
方案一:封閉沿江西路愛群大廈到少年兒童圖書館段,改為步行街。由西向東行的車輛改行長堤路,由東向西行的車輛改行一德路。此方案簡單易行,涉及范圍不廣,影響不大,只需調整公交線路,亦可試行在18時以后才封路。
方案二:封閉長堤大馬路愛群大廈到總工會段,長堤大馬路改為步行街。沿江西改為東行線,一德路改為西行線。此方案相對復雜,既要考慮到海珠南路交通問題以及靖海路向南右轉交通的調整。
此外,為了改變夜晚觀賞珠江彩燈的人流多集中于河南的狀況,擬在沿海珠路最南端修建一座步行橋梁與河南對接,以便于兩岸人流疏導。 (撰文時報記者張玉琴)
點評:復興長堤關鍵在凝舊夢:再談長堤復興
筆者昨天表達了對復興長堤一定要慎重的觀點,今天就看到越秀區有關長堤一帶的總體規劃。看到這個總體規劃筆者很高興。一來,新規劃把長堤定位于特色旅游區,符合長堤這個百年商區的前世今生;二來,規劃中較多地突出了保護概念,在發展中保護,這是有利于長堤長遠發展的。
筆者注意到,在有關長堤大馬路部分的規劃中,將這段充分體現老廣州歷史風情的地段實行整體保護,并根據其特點,重點發展三大商群:廣州老字號商群,旅游購物商群,休閑娛樂商群,這是非常合適的。今日的長堤,對于廣州來說,其價值不在于它有多大的商業意義和商業前途,而在于它承載了廣州一個世紀的商史,而這段商史正是廣州這個千年商都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老廣州十里洋場,不僅給數代廣州人留下了珍貴記憶,也給千百萬曾經駐足、張望過這一方精彩的國內外游子留下一份彌足珍貴的記憶,在他們的心中,長堤就代表了老廣州的繁華,長堤就是老廣州。這里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因此,對于這樣一個承載千百萬人歷史記憶的地方,我們有理由,更有義務完整地保護好,讓這份記憶長久地傳遞下去。否則,我們有可能成為歷史的罪人。事實上,這方面的慘痛教訓并不少。例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大拆大毀西關大屋,讓獨具廣州特色的民居快速消失,現在看來,對于廣州無疑是無可彌補的重大損失。
當然,保護并不是要將這個地方圈起來,變成靜態的博物館,而是如最近來華訪問的英國城市規劃專家羅賓·湯普森所倡導的那樣,舊城保護是既保留風貌,也要保護生活,還要延續發展。長堤要發展,要復興,關鍵就在于能否讓人們的舊夢凝集。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