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白云新城規劃調整方案即將出臺
admin
2004-06-30
來源:景觀中國網
[img]/upload/news/2004630142238625.jpg[/img]舊機場主跑道規劃圖[img]/upload/news/200463014225464.jpg[/img]道路系統
[img]/upload/news/2004630142238625.jpg[/img]舊機場主跑道規劃圖
[img]/upload/news/200463014225464.jpg[/img]道路系統規劃圖
[B]核心提示:[/B]
□定位:廣州市城市副中心,白云區級中心,現代化生態型商貿文化中心□規劃范圍:東至白云山風景區絕對控制線,南至北環高架,西至機場路,北至華南干線□規劃面積:11.4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用地6.93平方公里,機場搬遷區域2.60平方公里
□規劃人口:由1998年規劃的25萬減至15萬□大量增加公共設施以及綠地比重,相對減少了居住用地比例
白云新城規劃人口驟減10萬,最新規劃人口為15萬人;舊機場搬遷,部分跑道將擴建為80米寬綠化景觀軸線;白云新城不再“限高”,允許百米高樓“安身”……
備受矚目的廣州市白云新城規劃調整方案“千呼萬喚始出來”,昨日(6月29日)上午進行了首次專家初審論證會。來自廣州市規劃局、廣州市國土局、省建筑設計院、省城鄉規劃院、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單位的多位專家,發表了對最新規劃調整方案的意見和建議。據悉,正式的白云新城規劃“終審版本”不日即將出臺。
[B]舊候機樓將建商業中心[/B]
舊白云機場作為全國三大國際機場,在廣州城市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機場搬遷后的改造利用工作將是白云新城建設的重點。
白云區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首先考慮到白云機場特殊的歷史意義,一些機場設施作為歷史見證予以保留,并結合空間環境加以改造和重新利用,以作為歷史紀念,使本地區的歷史文脈得以延續。
據悉,機場中央主跑道將部分保留,形成一條貫穿南北的80米寬的綠化景觀軸線,作為步行帶,貫穿白云新城的核心區域;而機場跑道軸線兩側也將增加配套功能設施,并逐漸擴大形成區級商業、零售、文化、辦公中心。
而目前機場的國內、國際候機樓也都將保留,并改造成大型的商業設施。
有關負責人強調,舊機場設施具體保留到何種程度,還要看建筑本身的歷史價值,以及詳細規劃正式出臺后的整體效果決定。
[B]交通問題成討論焦點[/B]
提起廣州老城區的交通現狀,與會專家都有切膚之痛。在昨日的初審會上,專家們對最新規劃調整方案普遍表示贊同,但隨后的討論卻聚焦在白云新城日后的交通問題上。有專家指出:“白云大道現在已經擁擠不堪,黃石路現在也走得不暢,塞車情況超過市區。不解決交通問題,白云新城難以達到預期的建設目的”。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劉管平表示,白云新城“首先就要立足改善交通”,“既然叫做‘新城’,就要拿出幾個‘新招’”。廣州市規劃局編研中心部長陳勇則說,白云新城規劃調整“著重突出了與地鐵線路走向的結合”,但對于如何去利用地鐵交通,規劃調整“沒有作細致的表述”。
廣州市規劃局城鄉規劃處處長郭昊羽坦言,規劃調整中的道路“遷就了舊的路網”,雖然考慮到了現實情況值得肯定,但是“道路安排不合理,路口不對接”將直接影響規劃調整的可操作性。
廣東工業大學建設學院副教授朱火保提醒,白云新城南接廣州舊城中心區,必須考慮新城南部未來的交通流量,必須充分考慮如何“人車分流”。
[B]新城可建百米高樓[/B]
因飛機升降等安全因素,舊白云機場周邊的建筑物過去有嚴格的“限高”標準。而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按照規劃,白云新城部分地段允許建造百米高樓。
據了解,按照規劃調整方案,初步計劃白云新城與白云山交接地帶,即白云山西側,建筑物高度不超過24米;原機場跑道周邊建筑物不超過36米;白云新城南部建筑物不超過80米;新城北面兩幢大樓高度不超過100米。
此外,專家還就白云新城與白云山的關系問題進行了討論,普遍認為“城不壓山”同時要“城山共融”,畢竟白云新城及周邊地區緊挨白云山西側,是白云山自然生態景觀向城市滲透的過渡地區,也是將“綠”引入城市的突破口。
[B]白云新城規劃為何要調整?[/B]
1998年,規劃部門對白云新城發展定位為“舊城中心區的延伸部分”,是連接“北翼大組團”與“中心大組團”的樞紐,擔負部分市屬文化、娛樂、休閑的功能,并均衡發展居住、辦公、商貿、旅游、金融等行業用地,能夠體現白云山風貌和現代化城市風貌的新城區,規劃人口25萬。
2004年,白云新城的發展定位調整為“廣州市城市副中心,白云區區級中心,現代化生態型商貿文化中心”。
緣何調整?據悉,2000年,廣州市城市建設總體戰略概念規劃出臺,明確了“東進、西聯、南拓、北優”的城市建設空間布局和發展方向,使廣州從傳統的“云山珠水”小山小水式自然格局,提升為具有“山、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自然格局,取消了原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北翼大組團”。根據“北優”戰略規劃,北部地區將作為廣州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以優化地區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為主,白云新城的地緣形態由聯系兩大組團,轉變為舊城中心區與北部郊區鎮村的過渡地帶,成為了未來白云區的城市功能中心區,故而確定了最新定位。
[B]規劃解讀城不壓山城山共融[/B]
最新規劃調整方案指出,白云新城及周邊地區定位為廣州市城市副中心,白云區級中心,現代化生態型商貿文化中心。
從廣州市級層面來說,白云新城及周邊地區的城市副中心職能,主要由現代化的商貿中心,以及休閑、文化、體育中心構成。
從白云區級層面來說,白云新城及周邊地區的區級職能,主要體現為商貿、零售、文化、辦公綜合發展區。
從功能構成來說,白云新城及周邊地區作為現代化生態型商貿文化中心,體現特殊的城市區位要求。通過發展現代化的商貿業,提升和改造該地區已形成的市場結構,并通過城市文化設施的拉動,與白云山形成“城市靚麗的客廳”。白云新城及周邊地區將是適宜居住、創業的典范。
[B]工業用地僅留一處[/B]
白云新城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1.41平方公里,包括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對外交通設施用地、綠化用地、特殊用地、水域及其它用地。
據了解,白云新城居住用地計劃分為二類居住和商住混合用地,由三種類型組成,主要包括已建成居住區、正在開發建設居住區、村鎮改造居住區域。其中,二類居住用地占總用地的22.26%,商住用地占總用地的1.08%。
此外,規劃調整方案計劃嚴格控制工業用地發展規模,并逐步予以取消。
方案中僅規劃保留一處工業用地,即廣州白云山制藥廠占總用地的0.15%。
總的說來,本次規劃方案中大量增加了公共設施以及綠地比重,相對減少了居住用地比例。公共設施用地比例比1998年規劃增加了11.32%,綠地增加了9.29%,居住用地比例降低了7.84%,這些都是由白云新城在功能定位上的調整所決定的。
[B]規劃人口減至15萬人[/B]
最新規劃調整方案指出,由于白云新城主要作為市、區級公共設施中心,并相應配套發展居住生活用地,因此,人口的增長不能僅以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或機械增長為依據,而是取決于土地供給量和規劃控制的開發強度。按照人口密度計算得出白云新城可容納居住人口約15萬人。
[B]新聞鏈接:[/B]
廣州新機場標志問世 出自世界著名設計師之手
源自“橋梁”概念
新快報訊 (記者 辛蘭香)記者昨天獲悉,廣州新機場的標志已經正式出爐,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集團公司總裁張春林,日前鄭重接過專程從澳洲趕來參加儀式的世界著名設計師肯·凱圖遞交的標志圖樣。
幾道簡約凝練的藍弧,像空中的彩虹,像海上的橋梁,像四通八達的航線,像絢麗開放的心情……這就是白云國際機場的標志。對于這個標志,張春林顯然十分滿意。“它主題明確,既有現代航空港的特色,又蘊含著厚重而又深遠的意義。”他評價說。
據機場方面透露,幾年間他們收到國內國際的各種設計方案足能摞到天花板。澳大利亞天藝廣告的創作總監鄺丹妮和肯·凱圖的團隊也為此多次深入新機場。肯·凱圖對本報記者說,他每次來到新機場,機場的設計與建筑都給他以巨大的振奮和令人愉悅的靈感。在深入思考之后,有如電光火石般,他從機場航站樓的宏偉外觀找到了“橋梁”的概念,“我們要通過這座橋梁,讓中國走向世界;我們要通過這座橋梁,讓世界走近中國。”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