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建筑“遷居”紫金港
admin
2004-02-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在紫金港的西南區域,有一塊面積達100畝的濕地保留地,近日,那里又在大興土木了,來往的教師學生紛紛發問:不是說保留地嗎?在建什么呢? 這里正在進行的是明代古居的新建工程。
在紫金港的西南區域,有一塊面積達100畝的濕地保留地,近日,那里又在大興土木了,來往的教師學生紛紛發問:不是說保留地嗎?在建什么呢?
這里正在進行的是明代古居的新建工程。不久,這里將會出現的是原汁原味的兩幢明代民居,兩層,總面積800平方。它是由武義縣書畫院院長王卿芳個人出資購買,以武義縣政府的名義贈送給浙大的。日前樁基工程已經完工,預計今年暑假之前完工。
2002年浙大校長潘云鶴、黨委副書記鄭造桓一行在科技扶貧結對單位武義縣考察時,參觀了武義芳華園,創辦人王卿芳舊城改造中異地保護古建筑的辦法得到學建筑出身的潘云鶴校長的大為贊賞。2003年5月,王卿芳在拆舊中發現了這兩幢具有典型型態的明代民居建筑,便與浙大取得了聯系。6月,浙大校辦、基建部負責人和建筑系、建筑設計院的專家一行再次赴武義,驗明確認了古建筑的身份,2003年底,古民居主體結構運抵紫金港,這才有了今天“老房子搬家”的故事。
據考,這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建筑,具體建造年份已不可考,但大量富有時代和地方特色的牛腿、雕花等精品保留完好,浙大設計院的專家們參照同類建筑對搬遷的“老房子”進行了復原。不久,兩幢富有中華傳統風格的古建筑將出現在充滿自然野趣的生態園中,成為紫金港別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據悉,學校計劃將其開辟為教師、學生的休閑場所和專題文化展示區。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