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劃定"五線一場"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admin
2004-02-10
來源:景觀中國網
2月1日,建設部公布的《城市紫線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從而為歷史文化街區劃出了一道"紫色生命線"。而在此之前揚州市就頒布了《加強市區城市規劃技術管理的意見》,通過劃定"
2月1日,建設部公布的《城市紫線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從而為歷史文化街區劃出了一道"紫色生命線"。而在此之前揚州市就頒布了《加強市區城市規劃技術管理的意見》,通過劃定"五線一場"來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對老城區分區保護,保留和恢復其原有的格局及風貌。這一做法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部門領導的贊賞。
作為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人文景觀豐富,文物古跡眾多,市區就有147處文物保護單位,30多處私家住宅園林。揚州一直十分重視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工作。早在2000年就編制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老城區分區保護規劃,2002年又進行了修編。去年底,又專門出臺了新的城市管理規劃,通過"五線一場",即:城市道路、公路、鐵路"紅線"、電力線"紅線"、河道藍線、綠化用地線綠線、文保建筑控制線紫線和建筑物配套停車場的劃定,來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定各級文保單位由規劃局會同文物局分別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有遠眺功能的重要文物景點,還應劃定視野保護走廊。在文化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控制用地性質,不得新建影響文化保護環境、景觀的建(構)筑物,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過與其相鄰的文保建筑距離。該市文物部門在城市道路過程中,某單位打算蓋一幢主體4層、局部五層的建筑,當時規劃已經報審,但文物部門提出距離文保單位博物館和史可法紀念館太近,對歷史古跡有影響,規劃部門重新研究,修改了建設方案,將四層降為3層,而且增加了與文保單位的距離。
為了將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制度化、長期化,揚州市委書記孫志軍提出要搞一個能管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保護規劃。該市文物部門和規劃部門牽頭,對老城區進行了詳細調查,編制了老城區保護控制性詳細規劃大綱,通過征求人大、政協意見,征求市民意見,按照法定程序予以頒布。將揚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劃分為12個街坊,分別予以保護。目前已完成6個街坊的控制性詳規編制工作,從而為老城區開發和整治套上了保護"籠頭"。該市在古城保護性開發中注意護其貌、改其顏,揚其韻。東圈門、毓賢街歷史街區整體改造保護,現在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開發了古城街巷游旅游線。該市還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了許多具有揚州自身特色的民居、民宅,對老城區保護進行科學規劃,確定保護等級,在保留和恢復原有的格局及風貌的同時,連同風土人情、民俗等傳統文化一同保護,力爭把近12萬居民疏散出去,通過基礎施的改善,使揚州老城成為最適宜人居的地方。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