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看圖說話參與“城市大客廳”方案定奪
admin
2004-01-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B]“城市大客廳”簡介[/B] 作為我市重點項目的市中心區中心廣場與南中軸的室外及屋頂景觀工程,于2003年9月26日開始公開招標設計方案?! ≌麄€項目占地面積約45.6萬
[B]“城市大客廳”簡介[/B]
作為我市重點項目的市中心區中心廣場與南中軸的室外及屋頂景觀工程,于2003年9月26日開始公開招標設計方案。
整個項目占地面積約45.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停車庫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5億元,預計2005年竣工。
據介紹,中心廣場與南中軸是深圳市中心區中軸線公共空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中心廣場及南中軸將成為一個可供大型集會使用的超大型廣場,以及融綠地、大型屋頂花園、城市形象和象征、休閑娛樂、旅游觀光、交通集散、停車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間,并將成為展示深圳國際化城市形象的重要場所及深圳城市生活和城市精神的所在。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士介紹說:“中心廣場與南中軸項目完成之后,市中心區的整體形象將有質的飛躍?!?
[B]專家總體印象[/B]
總的來說,評審的過程和結果是讓人難以忘卻的。由中外專家共同組成評委,進行了認真客觀、實事求是、非常理性而不是感情用事的討論,這對深圳市和市民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兩個代表性觀點。
[B]喬全生(泛亞易道(香港)景觀設計公司董事總經理):[/B]
不要迅速跳到結論
這是一個高難度的項目,應該請不同層面的人提出意見,不要迅速跳到結論。要對這三個方案進行深化,反復推敲,要對城市對市民負責。
深圳的城市客廳作為開放的空間,在設計中應該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形象,二是功能。形象方面,它代表著深圳對中國、對世界的形象;功能方面,必須能滿足多種功能的需要,要有前瞻性和可持續性。
另外,還應該特別強調“留白”,規劃設計中,應該留有一定的開放空間,給未來一定活動預留一定的空間。
[B]馮格·康(德國GMP馮格·康及合作者建筑師事務所總裁):[/B]
深南路能否下沉?
中心廣場和南中軸區域受交通的影響非常嚴重,尤其是深南路造成在這一空間里步行者的困難。已經入圍的和沒有入圍的方案都沒有給出滿意的解答;當然,他們也的確不可能給出滿意的解答,因為矛盾始終存在。一些評委的基本想法是,能否把該段的深南路變成下沉式。
[B]方案一:株式會社日本設計[/B]
[B]設計單位背景[/B]
株式會社日本設計:由淺石優創立。淺石優為首席設計師兼注冊建筑師,畢業于武藏工業大學建筑學科,為日本一級建筑師,日本建筑學會會員和日本建筑家協會會員。
主要作品及獲獎情況
多摩動物公園昆蟲生態園,1989年獲日本建筑學會獎;
富山市政廳大樓,1995年獲日本建筑學會作品獎;
安可樂斯福岡,2000年獲JIA環境建筑獎;
福島海洋科學館,2003年獲日本建筑學會作品獎。
[B]本方案設計理念[/B]
“綠地毯”展現園林文化
本方案以“城市與自然的嶄新結合”為主題,提出以一種嶄新的形式理解建筑和景觀之間關系的方案。在滿載綠色的生態環境里,試圖創造出一個在滿足城市各種功能及多樣化空間的同時,又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深圳特色的獨特空間。
設計者認為,自古以來,中國南方就是在新文化的自由精神和國際城市的文化環境中孕育成長。該方案將園林文化及南方的特色植物巧妙地結合,形成與北方那種黃河、黃沙、針葉林等肅穆的風景截然不同的獨特風景。在繼承太極及天圓地方的傳統思想基礎上,賦予地軸以園林文化的自由和形式,形成非對稱配置的悠閑娛樂空間,在中心區鋪就一張“綠地毯”。
[B]主要設計特色[/B]
都市大庭院
該方案的最大特色在于,用人工建起的綠堤圍合成都市大庭院。因為水晶島的阻隔,中心廣場和南中軸被自然地圍成三個院落:水晶島以北、水晶島以南以及水晶島。
都市大庭院,既能夠展示城市組成和生活方式,也是人類創造出的自然杰作。包括城市在內,長時間孕育所形成的綠色“地毯”就是城市客廳。在巴黎、倫敦等國際大都市,都有中心大公園,成為人們休息、娛樂的重要場所。紐約的中央公園,就是從活力洋溢的街心開辟出一塊矩形空地,將大自然移植其內形成大都市公園。從高樓林立的建筑上空眺望,仿佛綠色的地毯一般,讓人流連忘返。設計者認為,該方案就是依據中國傳統的建筑構成,與蓮花山成為一體,規劃出一塊具有與紐約中央公園相似的綠色地毯。
綠色大堤壩
之所以成“庭院”,就是因為有堤壩,這是該方案最引人注目的獨創之處。借鑒杭州西湖蘇堤、白堤,該方案將風景庭院化,環繞中心廣場和南中軸,建成高6.5米,寬30米的“綠衣堤”,堤的側面采用鋼橋框式法,并以多彩的植物加以修飾,形成綠堤,將城市的喧囂拒之門外。人們在綠堤的石鋪小路上散步、游玩,在設立的椅子上小憩、聊天,舒服愜意。
兩條巡游路
綠堤上分別有內外兩條巡游路,外側的巡游路可以作為眺望城市東西、南北軸線的平臺,充分感覺到城市氣氛;而位于內側的巡游路則可作為入口路,將人們吸引到堤壩內的小路,進入庭院。在與南中軸相接的南邊堤壩上,用石路和草坪將兩條巡游路一體化,成為啟發市民參加各種活動的自由天地。
徜徉園中園
因為綠衣堤的存在,將使堤內形成遠離城市喧囂的生態保護區。堤壩的內側設計有細微起伏的傾斜地形,栽培一些植物以防止雨水的流失,并設計兼做蓄水池的細長水域;在較為干燥的堤壩、潮濕的中間坡面以及完全濕潤的水邊、水中,則根據不同的水環境條件,栽培相應的廣東當地植物。這樣,人們徜徉在石路、石階、草坪組成的小路上,時而可以渡過小橋,時而可以在水邊玩耍小憩,享受“小橋流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案將把水晶島變成另一個“紅樹林”,周圍是茂密的植物,中間為水體,成為鬧市中一個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水晶島的中間為“空中劇場”,設計有一個直徑20米的圓桶狀建筑,人們可以從地下通道進入這里“坐井觀天”,別有一番情趣。
[B]專家評價[/B]
李名儀(美國李名儀/廷丘勒建筑師事務所總裁):該方案中,從市民中心前方市民廣場,直至南中軸,都被綠色所覆蓋,大部分評委專家對此總體上都是認可的,但在一些地方設計的具體表達上存在一些問題。
馮格·康(德國GMP馮格·康及合作者建筑師事務所總裁):該方案提供了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藝術化地處理了很多細節問題,方案的實施將形成一個綠地毯空間。方案有鮮明個性和優點,同時也有缺點。綠衣堤的存在,會形成街道空間和堤內公共空間的隔離和阻斷。建議在保持原創的同時進行適當修改。
南和正(日本GK設計常務董事):這個方案如果實施將在2005年完成。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2010年上海舉辦園博會,深圳將非常有自信展示自己。深圳的中心廣場及南中軸所形成的綠地毯,將是接待客人和納涼停留的好地方,將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B]方案二: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B]
[B]設計單位背景[/B]
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俞孔堅領銜創立,擁有200多名職業設計師,為國家甲級規劃設計單位。首席設計師俞孔堅為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
俞孔堅倡導“天地-人-神”和諧的設計理念,堅持走設計實踐與研究相結合的道路,領導“土人景觀”和北京大學研究群體,開展前沿理論與方法研究,在國際上提出中國人的理想景觀模式和景觀安全格局理論。
主要作品及獲獎情況
中山岐江公園,獲2002年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全美年度榮譽設計獎;
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獲2001年國家建設部中國首屆人居環境范例獎。
[B]本方案設計理念[/B]
“田”為肌理回溯本土文化
“福田”是深圳市中心區中軸線所在的地名,亦為本方案的名稱。福田,“湖山擁福,田地生輝”昭示了深圳鵬程燦爛的錦繡瑞祥。
設計者認為,新的歷史背景下的深圳,應一如當年在中國發展之路的大是大非面前,勇敢地承擔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重任一樣,針對中國目前面臨的人地關系和民族文化自我兩大危機,提出原創性的解決方案。
另外,中國歷來有詩書耕讀的傳統,“田”是中國最深厚的文化來源。在深圳中心區北端即將建成深圳最大的圖書館和音樂廳,因此,“田”構成了本方案中心廣場和南中軸景觀的統一肌理,成為場地空間形成和活動內容設計的基本結構。結合文明史生態主題的凸現,以一種新的視野審視農業景觀。
方案試圖以大象征,大格局,表達深圳這座不凡城市的內在精神氣質、蓬勃的原創精神和移民文化的特點,對深圳20多年改革開放作一次凝重的回顧和總結。張揚深圳語言、深圳精神和深圳愿望,建設成一個深圳人的精神客廳,讓來自不同地域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歸屬。
[B]主要設計特色[/B]
以“田”為肌理,體現地域景觀與歷史的延續,紀念性與休閑性空間的轉換,成為多種涵義的載體。
大地肌理的延續
地域自然過程與文化的載體。田畝:人與土地和空間尺度關系的轉換;福田:實驗田與希望的田野,場所與歷史語境的集合;前耕后讀:與北部廣場的圖書館、音樂廳、圖書城相呼應,體現中國文化完美價值觀。
四水歸明堂的體驗
重點景觀為一崗、六川、兩廊、八園。形成一個“四水歸明堂”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將廣場雨水匯聚于中央的兩條谷地,并在中部高崗下建立多個地下過濾池和蓄水池,以便利用于綠化灌溉,水景營造,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一崗:高崗了望的體驗。梯田式的種植塊,應用當地鄉土禾本科高草構成,藝術再現山田景觀,體現對平凡和鄉土物種的尊重,宣揚新的環境和土地倫理。
六川:南北流動的體驗。平行與崗的六條南北視通廊道,以具有南亞熱帶特色的棕櫚樹構成綠化景觀特色,通透的林下空間,富于個性的樹冠,線性的流動廊道,成為整個中心區的結構性景觀元素。
兩廊:東西穿越的體驗。兩條東西向的步道,橫穿廣場,體驗田地塊的虛、實、灰的空間變幻。
八園:五谷的紀念與靜思的場所。分別以粟、黍、稻、麥、菽五谷和具有強力的亞熱帶特色的蔗、蕉和菠蘿等為主題,用簡約的手法,形成各具特色的現代花園。是中國五色大地和人民的象征,更是深圳移民文化和南方熱土的體現。
[B]專家評價[/B]
李名儀(美國李名儀/廷丘勒建筑師事務所總裁):這是一種很好的構思,回溯了本土文化,歷史感很強。但整個目標范圍因此被分割成了若干個小廣場,顯得有些凌亂和瑣碎,從中很難體會到整體感。
馮格·康(德國GMP馮格·康及合作者建筑師事務所總裁):該方案建立在非常強烈的設計主題之上,有很深的設計理論和哲學思想,講述深圳的歷史。在“田”的基礎上,把“分田”作為另外的主題。但每個部分如何做成與地域特征的關聯,體現移民文化的特征,形成回憶性空間,將是很大的挑戰。
[B]方案三:英國MAD設計事務所和美國BalmoriAssociates景觀建筑設計事務所聯合體[/B]
設計單位背景
英國MAD設計事務所:該所善于從簡單而傳統的功能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賦予建筑嶄新的組織邏輯,創造新的建筑語言,賦予新的力量和活力。使建筑物不再是傳統概念中的孤立物,而成為城市環境和現代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MAD負責人馬巖松畢業于耶魯大學建筑學院。
美國BalmoriAssociates景觀建筑設計事務所:1990年創立。作品涉及到不同的規模和地點。從城市中心廣場到城市公園到水濱花園,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成為城市的重要景觀。首席景觀建筑師DianaBalmori為美國景觀建筑師協會會員,白宮景觀設計成員,現任紐約世貿重建紀念碑主席。參與紐約世貿中心廣場景觀設計,包括“9·11”前后兩種方案。
主要作品及獲獎情況
馬巖松:西班牙加力西雅文化城,獲國際競賽一等獎;柏林猶太人紀念館,獲國際競賽一等獎。
DianaBalmori:在美國和世界的景觀設計和工程上多次獲獎,包括:美國建筑學會獎,美國聯邦人文自然基金等。
[B]本方案設計理念[/B]
“脊柱連接肋骨”形成整體
現代的城市廣場是連結城市各個部分的一種形式和方式,是城市的一個網絡,一個流動的血脈,而不僅僅是一個目的地?,F代的城市廣場不是城市的一個被隔絕的區域,而是連接著去城市不同地方的路徑。它是一個循環系統,將步行、自行車、汽車、地下交通等不同的形式串接起來,又做到了合理的分流,就像脊柱連接許多肋骨似的,從而將中心區許多被隔離的部分連接起來,源于一個綠色空間的綠色走廊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這樣的現代城市廣場及其延伸的綠色走廊將使城市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B]主要設計特色[/B]
兩個大型立體平臺
本方案最宏觀的造型為一個大“Y”字。兩個立體平臺跨越路面,形成“Y”字框架,從而將位于深南路兩側的區域以及水晶島三部分連成一個整體。這兩條平臺,一個充滿花香,一個則被綠色藤樹圍繞。沿著兩個空間,中國本土、亞洲以及世界的各種植物呈現在人們面前,呈現在深圳面前。
東西兩邊區別設計
中心廣場和南中軸的東面是茂密的樹林,為炎熱的夏季提供納涼樹陰;西面有比較開闊的空間,為市民提供陽光廣場。
南北三個景觀層面
一個是開闊的硬地城市廣場,一個是環繞水晶島的水體,另一個是植被茂盛的屋頂花園。這些層面沒有絕對的邊緣,他們互相滲透,又交叉回繞,使整個廣場渾然一體,同時又為不同的公共活動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不同的場地環境。
三維空間一步一景
該方案設計為一個立體的多層次的城市廣場和中軸,從不同的截面設計。正如中國的山水畫,時間注入了三維空間,畫面不再是一個靜止的透視圖,而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和感受,是一個有動感和活力的空間。步行和騎車會在穿越公園廣場的不同時段領略不同的感受,一步一景,從清澈動蕩的水、綠色的植被和城市的喧嘩,每一個小徑、每一個過程,都會給游人帶來新的感覺。
[B]專家評價[/B]
李名儀(美國李名儀/廷丘勒建筑師事務所總裁):該方案最完整地表達了中軸景觀,從市民中心到深南大道,甚至到濱海大道的區域,被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尤其是步行系統,無論由南到北還是由北到南,都很連貫。
馮格·康(德國GMP馮格·康及合作者建筑師事務所總裁):設計非?,F代、時髦,很有動感,對交通進行了強烈的烘托和渲染。不過,本人持否定態度,因為該方案沒有很強的理論和哲學基礎,有很大的隨意性。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