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4億元建“巫山神女像”為哪般
admin
2004-01-12
來源:景觀中國網
據11月17日《重慶商報》報道,近日,重慶市巫山縣規劃委員會一致同意耗資四億元建造138米高的巫山神女塑像,使其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和三峽平湖的人文新景觀。該塑像將遠遠
據11月17日《重慶商報》報道,近日,重慶市巫山縣規劃委員會一致同意耗資四億元建造138米高的巫山神女塑像,使其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和三峽平湖的人文新景觀。該塑像將遠遠超過底座高45米、塑像自高46米,一共91米的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
可以說,這是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各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中又一起典型“模范”和代表!
在看到這則新聞之后,筆者首先在巫山縣的政府信息網站上查了一下有關的數字。據統計,該縣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52169萬元,是巫山有史以來經濟總量增加最多的一年,今年的統計數字尚不得而知。不過就算今年又是“有史以來增加最多一年”的話,那么該縣2003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也不會超過20個億。
因此,這也就意味著,該縣所要建造的神女塑像的耗資,將花掉該縣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總額的四分之一。這個四億元,也差不多正好與巫山縣去年2002年的農業生產增加值46805萬元持平。也就是說,去年巫山縣全年的農業生產增加值,僅僅夠建造一個神女塑像而已。
以“有多高”、“超過某某多少”等諸如此類為標準,為求“眼球效應”,不顧自身承受能力,盲目建設一些“大廣場”、“大高樓”、“大塑像”,以示“不同凡響”、以表“重大變化”,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是不少官員的慣用伎倆。而對于日子過的并不是很富裕的巫山縣來說,如此大方的出手,代價和成本未免有點太高。
明代名將戚繼光訓練士兵講求實用,反對“花法”。所謂“花法”,就是“耍花槍”,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搞“花架子”和“作秀”。清代學者唐甄也說:“為政貴在行”,“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這里所說的“行”,就是落實;“實”,就是實干,即踏踏實實做事。當官為民做事也同此理,為人民服務也貴在行,貴在實用做實事,反對“花法”。盲目追求“高大全”,搞一些不切實際的“花架子”,還不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為民眾多做些實事。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