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尼泊爾4月25日發生里氏8.1級強烈地震,隨之而來的是接連不斷的余震的沖擊,目前已有超過五千人遇難。4月29日,美國《世界郵報》刊載評論文章稱,尼泊爾地震之所以災情嚴重,與其城市建設缺乏規劃有關。
文章寫道,在對這場災難性事件的報道中,“自然災害”這一術語鋪天蓋地。然而,用“自然”一詞來形容這場災難存在一個固有的問題。除了惡劣的地質條件外,這場“災難”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尼泊爾土地使用和城市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安全網絡能夠幫助人們應付這樣的危機,而尼泊爾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可以說,這是不安全因素通過城市、政府、金融系統及發展政策被系統地物化的一個典型例子。
文章指出,作為區域內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尼泊爾在一段時間內城市化進程迅速。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人口年增長率為6.5%,目前人口總數已超過100萬人。人們居住在倉促建造的房屋里,這些房屋抵御地震等災害的能力很差。在加德滿都,有很多違規建筑,很明顯,這座城市的迅速擴張并未經過規劃。在農村地區,衛星城鎮也在政府未做太多計劃的情況下迅速發展起來。
2013年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加德滿都城市發展未受規劃導致其擴展過于迅速且不受控制、房地產市場混亂、城市空地減少、宜居性下降,同時也削弱了城市對災難的抵抗力,使其成為世界上抗震能力最差的城市之一。提及加德滿都超高的人口密度、不健全的建筑規程和不穩定的建筑結構,劍橋大學的詹姆斯·杰克遜(James Jackson)教授稱:“真正殺死人們的是建筑物,而不是地震。現在發生在尼泊爾的一切正如我們預料的那樣。”
文章稱,在尼泊爾這個被貧窮和政局不穩定所困擾的國家,防震顯然沒有受到優先考慮。為滿足窮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為計劃構建有復原能力的城市而去努力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礙,與此同時,政治上也出現了僵局。因此,當我們關注貧困問題時,不能只著眼于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們,還應該考慮到近貧人口,也就是那些處在貧困線邊緣、一旦遭遇危機(如自然災害、金融危機、政局動蕩、暴力沖突、食品價格波動等)很容易陷入貧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