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攜手踏上生態治理之路
admin
2015-03-16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14年以來,中國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攜手踏上聯防聯控治理霧霾之路,PM2.5平均濃度出現下降。
2014年以來,中國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攜手踏上聯防聯控治理霧霾之路,PM2.5平均濃度出現下降。
生態環境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近年來,京津冀地區頻頻遭遇霧霾之痛,最多時有8座城市上榜中國空氣質量最差“前十”。
通過京津冀地區顆粒物源解析發現,除了本地污染,顆粒物的區域傳輸“貢獻率”占到30%左右。全國人大代表、原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表示,生態環境具有共享性和流動性,“京津冀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難以承受的程度,一定會倒逼三地政府加強合作”。
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這片區域的生態建設也正在向“共治”發展。2014年,京津冀三地分別簽署雙邊協議,生態合作均是其中亮點。三地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水污染綜合防治都在以往的基礎上加強,而在線監測、脫硫脫硝、循環經濟等科技的合作也得到大力推廣。
但為了生態治理,三地也付出了一些經濟上的代價。以河北為例,2014年共壓減煉鐵產能1500多萬噸,煉鋼產能1500多萬噸。當年,河北經濟增長6.5%,低于預期1.5個百分點。
“據測算,化解過剩產能、治理大氣污染影響河北省生產總值增速約1.75個百分點。”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說。
參加全國兩會的三地代表委員表示,京津冀的生態治理需要三地探索出一種長效機制來保證其永續發展。
“不僅僅是關停工廠,一定要有補上去的東西。”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段強說,生態治理一定要和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
河北省的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對為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犧牲了部分工業的河北張承地區,國家應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補償措施。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