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Paine 先生集數十年的(逾四十年的)景觀設計與地產開發專業從業感悟,匯集成了“有心的城市”一書,通過對于城市和個人關系的細致觀察,針對城市開放空間在東西方城市發展演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系統化的剖析,將開放空間在城市中的地位上升到“心”的高度,生動的再現了開放空間在城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對于社會公眾,專業規劃設計人員以及城市發展的決策者了解和改進城市開放空間品質將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Thomas Paine 先生的努力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城市,讓我們把關注的視角重新聚焦在城市里面的關鍵要素,那就是生活在城市里面的每一個人。(他們在城市里生活與工作,也需要享受城市開放空間)一個城市的活力,魅力,競爭力均來自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在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快速到位,城市規模和形象快速成型的今天,決策者和設計師的關注點應當迅速轉移到使用者的角度,對城市開放空間的品質進行再次的梳理。西方大量的有關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經驗都是在快速發展期過后的城市更新過程中所產生的,在西方進行更新的對象往往是百年以上的老街區和公園,而在中國則很可能變成要對只建好不到十年的新城。Thomas Paine 先生的研究用大量鮮活的實例驗證城市公共空間的關鍵構成要素以及對于構建城市性格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明確而詳實的操作步驟用以改善城市對人的吸引力。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城市已經很難再用所謂東西方的概念來進行概括了。當上海內環線內生活著數以十萬計的西方人的時候,倫敦新售的近三分之一公寓的消費者則來自于中國大陸。當西方設計師設計的摩天樓在浦東建造的同時,紐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商業開發地塊正轉手到中國大陸來的開放商手中。我們生活在一個從快速變"小"的地球之上,各地的差異性正快速被共性所覆蓋,相同的問題在各文化各地域顯現,大量的經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備相互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Thomas Paine 先生的研究必將為今天大量的城市空間塑造提供極有價值的思考模板。《有心的城市》為快速城市化的當今世界,特別是為當今中國,就如何達成卓越的設計,搭建了一個寶貴的構架。
愿明天的人們在回憶起今天規劃建設的城市的時候能感受到我們懷念故鄉時的那種親切和溫馨。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至少還有回憶中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