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房子或按“地域社會圈”設計
admin
2014-05-19
來源:景觀中國網
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住在一戶一家庭的封閉住宅里,鄰里互不干涉。這樣的建筑理念是錯誤的?近日,日本建筑師山本理顯來到吉林建筑大學,講授了他的“地域社會圈主義”建筑,對現有的居住理念做了批判性反思。
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住在一戶一家庭的封閉住宅里,鄰里互不干涉。這樣的建筑理念是錯誤的?近日,日本建筑師山本理顯來到吉林建筑大學,講授了他的“地域社會圈主義”建筑,對現有的居住理念做了批判性反思。
作為北京建外SOHO、天津圖書館的設計者,他在中國業內的名聲顯赫。此次報告由《城市·環境·設計》雜志(UED)和長春市城市規劃協會主辦,贏得了到場師生和建筑規劃界的巨大關注。他提出并實踐的建筑理念,對于絕大多數人聞所未聞。
現在住宅的問題
缺少社會性 不適合獨居老人
現在一個個方格子式樣的住宅組成樓房、社區,起源于上個世紀20年代的德國,地鐵、公路、廣場、街道、住宅構成的和現在很相似的城市景觀。當時的設計師路得維希·希貝爾塞默希望把所有的住宅都做成一個模樣,一戶一個家庭,一個個住宅連成一片住宅區。
山本理顯看來,1949年以后的中國借鑒了這樣的居住方式,與原來的傳統完全不同。“門關上以后,和旁邊的鄰居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每戶住宅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很好,但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社會性。”他說。
這種標準住宅會有什么問題?“在1960年,東京一個家庭平均應該是4人,老齡化程度是10%。到了2013年,東京一個家庭平均是2人,老齡化程度達到了27%,很多家庭是一個人獨居,或者兩個老人居住。一個人在家里去世了沒有人知道,越來越多地發生這樣的事件,我認為就是因為這種住宅的方式造成的。”山本理顯說。
國家衛生計生委14日發布的首個《中國家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家庭戶均規模下降至3.02人,已是平均家庭規模較小的國家。
2010年,中國30歲以上未婚人口中有43.2%是獨居,這個比例在城市中為45.4%,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中有四成以上是單人家庭戶主。
“地域社會圈主義”建筑一反源自歐洲的建筑理念,強調社區人際融合,商住一體,解決微型家庭的實用居住需求,以及老齡化的社區扶助。此外,這個建筑系統還是網絡社會單身青年居家辦公創業的趨勢。
“我們現在的住宅可能都錯了,歐洲發明的現有住宅系統,東方模仿了,與中國和日本的傳統住宅都不相同。現在看,這是錯誤的,應該做一個修正!”他說。
“地域社會圈”的特點
開放:廚房、客廳全部公用
一個寢室,一個面向街路的“店面”,可以做店鋪,或者工作室,構成了山本理顯提出的“地域社會圈主義”住宅的核心單元。
廚房、衛生間、餐廳、客廳都哪兒去了?公用。
在講座中,山本理顯用PPT展示了“地域社會圈”的設計模型。這個模型里,草坪的旁邊有餐廳、垃圾場、奢侈品租賃店;樓上,兩個學生租用一個單元,在下面還租了一個小菜園;外面有兒童游玩的地方。這樣的居住方式和目前的居住方式完全不一樣。
山本理顯介紹,在“地域社會圈主義”建筑理念下,一個單位和多個單位可以自由組合,比如可以租兩個房間作為寢室,然后做一個非常小的酒吧;也可以四個單位做一個書屋。在庭院里賣蔬菜,開個陶器小店,還有服裝帽子修補店,一個連接一個,各式各樣的小店鋪,組成了一個與現在全然不同的居住商用空間。
山本先生用他的研究數據與作品,向中國建筑師們講述“1戶住宅=1個家族”系統。“地域社會圈”中的家由店面和寢室組成,是一種居家辦公的組合。一個家中有1個到多個人居住,幾個人居住是自由的;5~7個這樣的居家組合共用廁所、淋浴和小廚房、網絡;多個基礎組合體結合在一起,每35人~45人共用太陽能發電、太陽熱能系統,組成了一個能源固定組團;120人~150人共用廢熱發電、生活基礎設施;500人共享生活便利設施,具有小范圍專有空間和大范圍共有空間,設有生活咨詢服務臺、醫療護理站、幼兒園。
現有的板式樓房85%都是私用,但“地域社會圈”的公用區變得非常大,專用空間只有30%~40%,60%~70%都是公用。
中國住房緊缺年代的板式樓里,住戶寢室狹小,也是公用廚房、衛生間。那是緊缺的產物,沒有商用和社區自足功能。而現在大量的小區門市房,主要是利益和市場導向的結果。
互助:養老扶助自給自足
一兩個老人住在三室一廳的大房子里,生活起居、做飯洗衣、日常采購、醫療護理怎么辦?這是中日現在和未來面對的越來越重的問題。
“‘地域社會圈主義’建筑跟普通的住宅比起來,有很多生活支援的設施。在社區的生活信息咨詢臺,如果有人想做臨時工,可以在這兒注冊;有幫助照顧小孩的,照顧老人的,還有打掃衛生的環境負責人。這個社區會產生一些工作,有點兒像義工,但還是會有報酬。”他說。
“日本現在一半以上的費用用在社會保障上,而且還一直在往上漲,如果‘地域社會圈’里能夠完成一些比如護理或者是援助這些方面的工作,會降低社會養老保障的成本。”山本理顯說。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中國90%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家庭中養老,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老年人壽命的延長,家庭的養老需求已經進入迅速增長階段,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也迅速上升。
根據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顯示,2013年全國失能老年人數達3750萬,預計2015年失能老年人數將超過4000萬。
節能:用電量能減少三成
“地域社會圈”建筑在節能方面也有獨特表現。“傳統的火力發電、發熱,傳輸過程中必然產生損耗,能源到了需要地,只有40%到43%被利用。而在‘地域社會圈’里,用自身的發電系統產生電力,利用廢熱回收和太陽能、地熱提供熱能,如家里泡澡都用這些來解決熱水。在這個系統里,無法利用的能源只有8.3%,利用率達到了91.7%,和40%到43%差距很大。”山本理顯說。
與傳統住宅里的能源消耗相比,“地域社會圈”建筑在水方面沒有變化。“但是電的使用量在‘地域社會圈’能減少三成,燃氣減少七成,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四成。”山本理顯說。
在交通節能方面,“地域社會圈”里采用電瓶車,前面可以坐兩個孩子,后面坐一個大人,最高速度是20公里/小時。“現在東京汽車的平均速度只能達到18公里/小時,北京我估計也就是20公里/小時,所以說20公里/小時已經是比較快的速度了。”山本理顯說。
新理念的實踐 韓國板橋別墅區 設有公共茶室
在北京,建外SOHO是爭議巨大的建筑群,店鋪、辦公、居住結合,社區空間完全開放,不設圍墻,這是山本理顯的建筑理念在北京的部分實現。
體現他反對建筑機械地“組裝”理念的另一實例,是2010年建成的韓國板橋別墅區。每個別墅群2層樓面建造公共性的“交流平臺”,通過采用透明空間與各住戶連接。像大門廳一樣的空間,能作為客廳、居家辦公、等各種用途使用,與周邊豐富的自然環境一體化。
這是一個豪華版的“地域社會圈”住宅區。“大概有三個立方塊是一個家庭,有三四層,在這四層的住宅里有一部電梯,通向地下停車場。小組團里一共有10家,9個組團構成這個住宅區。這樣的住宅區實際上類似國內的聯排別墅,不同的是公用區域,有主婦在一起喝茶的空間,一層面向道路都采用了玻璃圍擋,里面有公共茶室、社交空間。
就這一話題,吉林建筑大學副校長張成龍表示:“山本理顯的理念很新,從人性的角度、人居環境的角度提出了一個適合老齡化社會的建筑方案。我們現在的居住方式,鄰居十幾年都不說話,肯定是不好的。山本的方式是,在單元設計上增加人際交流,同時更加節能環保,這是一個未來的框架設計,理念上是可行的,方向上是對的,值得借鑒。”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