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東區拆除重建,觀景平臺取消;活化利用后每年將為政府節省2000萬元維護成本
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和公示后,海心沙改造方案昨日終于在廣州市規委會上獲得通過。在通過的最新方案中,包括主看臺、四面“風帆”在內的所有亞運建筑全部保留,而東區的建筑將拆除重建,同時適當增加商業配套和停車設施,聚集人氣,而此前方案中提出的觀景平臺將不再建設。
昨日方案通過后,市長陳建華感嘆,由于關注度大,意見眾多,海心沙改造方案是近年來規委會討論最困難的一個。“我主持的討論會議就有六次之多”。
東區:綜合辦公服務區
西區:主要是亞運主看臺、觀光平臺、集散平臺
中區:主要是舞臺區、噴水池、星光大道、安保碼頭
改造三大原則: 保持市民廣場、保留亞運記憶、保持公共性
本次的改造方案確定了三大原則——保持市民廣場、市民公園性質不變、綠地不減少;保留亞運記憶及亞運遺產;保持公共性和開放性不變。
根據規劃,海心沙地塊總用地面積177236平方米,用地性質為公共綠地、廣場用地、文化娛樂設施、體育設施、商業服務設施;計算容積率建筑面積為88552平方米,建筑密度18%,綠地率40%不變,建筑限高54米。現狀總建筑面積140697平方米,計算容積率總建筑面積為88552平方米。
根據規劃,改造后的海心沙將分為西區、中區和東區三部分,西區主要是亞運主看臺、觀光平臺、集散平臺;中區主要是舞臺區、噴水池、星光大道、安保碼頭;東區為綜合辦公服務區,亞運時并沒有開放。
兩方案主要區別: 是否拆除東區原有建筑
本次改造提出了兩套方案供規委會專家討論,其主要區別在東區的活化利用方面,是否拆除原來的建筑成為討論焦點。方案一中,新增建觀景平臺5440平方米,原集散平臺向西(原停機坪)延伸和抬高,增加亞奧文化及生態元素,全開放市民游客觀光。根據新建總量不變原則,東區改建后比現狀地上建筑面積減少5440平方米。方案二部分西區和中區改造在原有建筑內部或者地下改建,東部保留不變。
在昨日的規委會上,多數專家傾向于方案一。根據專家討論的意見對方案一的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后最終獲得通過。
另據了解,此前的改造方案中提出要在海心沙建酒店,但遭到了專家和市民的強烈反對。此次提交的方案中,已不再規劃酒店了。
目的是收支平衡: 預計每年為政府節省2000萬元
陳建華表示,這次海心沙的改造,西部活化部分進行商業利用,中間按照園林設計增加游覽配套設施,東部建筑可以作為商業,加上地下空間和游艇碼頭,通過東西中部的調整,會成為“名符其實的市民公園,大家愿意去的地方”。
“這樣海心沙的日常開支可以打平,基本上每年2000萬政府開支可以節省,但歷史債務還是要靠政府償還。”陳建華說。
■現場討論
爭論焦點1
風帆、顯示屏是否該拆?
陳建華:不到萬不得已不去動它
在昨日的討論現場,亞運遺跡是否應該全部保留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場的專家也有不同意見。
規委會委員馬向明表示,“清明假期我去現場看過,好多東西已經銹跡斑斑,有敗落的味道。亞運遺跡哪些值得保留,政府應該做出決斷。那幾個大帆船拆了就拆了,已經沒有意思,噴水池的噴頭不噴的時候也難看得要命。”
不少專家認為,應該將四面“風帆”拆掉。有專家說:“看臺兩側雨棚的擋板可以拆掉,當時是為了保護領導的安全,現在已經沒有必要。4個顯示屏也應拆掉,當時是為了配合開幕式的節目,現在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甚至有人認為,應該將海心沙所有的亞運遺跡都拆掉,恢復成純粹的綠樹環繞的市民公園。
對此,陳建華認為,在海心沙的改造問題上,首先要傳承體育精神。他提出,原計劃在中區部分舞臺地下臨近APM海心沙站處建的6021平方米展覽廳調整為亞運博物館,體現廣州輝煌的體育歷史。
“其次,基本景觀要保持不變。”陳建華強調:“拆要特別慎重,不到萬不得已不去動它,應該原汁原味地保留,包括兩邊的擋板,不僅是保護領導安全,也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4個大屏幕也不要動,都是很美好的記憶,也許未來還可以用。”
陳建華提出,四個大屏幕可以用來播廣告,“風帆”也保留,“實在用不了就當做露天大影院,每天晚上放《地雷戰》、《地道戰》之類的老電影,錢就從四個屏幕放的廣告中來。這樣一來周邊的生意就好了”。
爭論焦點2
是否要搞觀景平臺?
最終方案:觀景平臺不再建設
此前的改造方案提出要建17米高的觀景平臺,“成為市民拍攝廣州塔、東塔、西塔、新中軸線、二沙島的最佳取景位”。昨日提交討論的方案一中,觀景平臺已增至22米,面積達5440平方米。
對此,不少專家提出異議。規委會委員史小予表示,在西邊再搞一個22米的觀景平臺,相當于一個7層高的建筑物,橫在亞運看臺前面,體量太大,比例很不合適,要搞也最多搞一個兩三層高的。最后,陳建華綜合專家的意見后“拍板”,這一觀景平臺不再建設。
爭論焦點3
東區如何活化利用?
專家意見:拆除重建但體量要小
本次改造的重頭戲在東區。不少專家都認為,東區的建筑并沒有多少價值,可以拆除,但重建后的建筑體量不宜太大。也有專家提出,東區拆除后重建應和西區對稱。對此,規委會委員施紅平認為:“本身這里的設計就不是中軸對稱的,現在要對稱已經很難,如果東邊再搞一個船形建筑沒有必要,東邊干干靜靜還綠于民就可以。”
最后,根據專家的意見,東區還是按照方案一全部拆除,但重建部分體量要小。
陳建華總結說:“這些被服廠的建筑已經有四五十年歷史,成了危樓,肯定要拆,但重建建多少?5000平方米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采用現在這種夸張的、搶眼球的設計,這與城市記憶和保護相悖,可以考慮用比較低調的手法,在高度控制和形狀色彩上下功夫,像方案二那樣,新建建筑掩映在綠樹叢中。”
■市民意見
1 海心沙與小蠻腰間可建觀光纜車
部門回復:工程量較大,還需探討
對于海心沙的改造和利用,市民也非常關注。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方案在該局官網公示后,不少人提出意見和建議。有市民提出,在海心沙東區與廣州塔之間建一條觀光過江纜車,此處建纜車距離適中,空中觀光景色很美,可為廣州再添一新亮點。對此,規劃部門認為,該建議具有創新性,但工程量較大,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
2 不要建停車場
部門回復:停車主要在地下和外圍解決
此外,有人建議將海心沙建成一個純步行休閑旅游度假島,不建停車場,禁止機動車行駛。但規劃部門認為,已完成的交通評估顯示,目前規劃的通行系統可行,機動車停車主要在地下和外圍解決,地上主要為行人休閑系統。
還有人建議開放連通二沙島和海心沙的橋梁通道,供游人參觀游玩,擴大廣州市影響力,同時可緩解海心沙與外界的交通包括人群流動的壓力,可考慮優先開放行人通道通行。這個建議已經被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