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為彌補“書本教育”的不足,北郊林場與省實驗中學共建護綠實踐基地
“我們現在治理空氣污染以及水污染和其他污染,會影響一些GDP,但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必須這樣做。”8日,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就“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坦言,我國政府治理環境污染的決心是堅定的,下一步要像“向貧困宣戰”一樣“向污染宣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國內環境污染治理形勢日益嚴峻,各地紛紛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的背景下,與往年相比,今年日益臨近的植樹節,其意義注定不同尋常。
“近來全國大部分地區被霧霾困擾的現實,讓人們對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向污染宣戰’不僅需要治標,更需治本。”濟南市國有北郊林場場長劉春光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通過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無疑是環境治理的治本之策。
公益植樹蔚然成風
8日,春意盎然,濟南市國有北郊林場一大早便有了公益植樹團體的身影。
“今天帶領學生們過來參與義務植樹,目的不僅僅在于種下多少棵樹,而在于培養學生們的環保意識,通過學生進而帶動家長們甚至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的隊伍中來。植樹護綠實踐基地的建設,意味著學校要把這一公益活動作為一項長期活動持續開展下去。”在山東省實驗中學植樹護綠實踐基地啟動儀式上,省實驗中學副校長鐘紅軍對導報記者如是說。
采訪過程中,陸續有一些單位及社會自發的群體或單獨或帶領孩子前來參加植樹活動。導報記者注意到,與以往由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單位為主的公益植樹方式有所不同,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由社會團體自發組織的義務植樹活動不斷增多。
“通過組織公益植樹活動,讓更多的社會群體充分參與到義務植樹的活動中來,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談及開展公益性植樹造林對改善濟南空氣質量的積極意義,濟南市林業局副局長鄭兆亮表示,濟南市區有“兩片肺”,一片是南部山區,另一片就是北郊林場和黃河沿岸防護林帶,兩片林地對于改善濟南城區的空氣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探索公益造林新模式
多年來,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政策體系不完善一直是制約國有林場發展甚至關乎其生存的瓶頸,這不僅讓林場發展陷入窘境,也給解決林場民生問題帶來了困難。
“當前多數國有林場運營狀況堪憂。”山東省國有林場管理站站長湯天明直言,目前全省共有國有林場154處,大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其中,生態公益型林場149處,混合經營型林場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有35處生態公益型林場實行全額撥款,62處實行差額撥款,有的林場差補率不到10%,57處生態公益型林場仍實行自收自支。
如何借助開展公益活動,利用并開發好林場得天獨厚的資源,對于自負盈虧的林場來說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劉春光坦言,借助當前國有林場改革的機遇,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公益植樹活動,進而吸引更多的社會團體和社會資金投入到林場的公益事業中,這是林場未來發展的一種思路。
“與省實驗中學建立植樹護綠實踐基地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下一步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尋求同濟南市的教育部門合作,讓更多的學校參與進來。這不僅能讓學生參與多種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彌補‘書本教育’的不足,還能吸引企業和更多的社會團體以提供技術指導或者基地冠名的形式參與其中。”劉春光說。
據鄭兆亮介紹,根據2010年濟南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出的目標,要力爭用5至8年時間,新增造林面積1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增強全社會對生態環境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調動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積極性。
然而,目前濟南市植樹造林仍然依賴于政府財政撥款,吸納的社會資金微乎其微。鑒于植樹造林的公益性和不易盈利的現實,參與造林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國有林場亟待探索創新公益植樹的新模式。
談及創新林場體制機制管理,湯天明認為,首先在體制方面,要明確國有林場是完全公益性質的,這決定了地方財政理應全額撥款進行維護。其次在機制方面,應當充分發揮國有林場的優勢資源,因地制宜,通過吸引社會資金以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合作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