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大安森林公園站可愛的樹蛙造型相當吸人眼球
臺北101(世貿)站的《相遇時刻》,用翻牌裝置不斷變換各種圖案
地鐵是城市交通的新興動脈,臺北市的地下也有這樣一條每年每公里載客量超過500萬人次的龐大網絡。除了解決城市交通頑疾之外,臺北捷運 (地鐵)通過站點公共藝術設計,開通串聯當地最美景點的信義線等,讓這條穿行于地下的交通線,與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優雅地“共振”,讓日常交通也可以變成一次難忘的藝術之旅。
公開征選本土化創意
早在1993年,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就會同建筑、景觀、藝術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公共藝術專案審議委員會,對捷運公共藝術進行評審推薦。同年,淡水線雙連站以公開征件的方式選出“雙連•行遠”壁畫設計。捷運工程局副局長傅式治說:“臺北捷運除了強調便捷和安全外,非常重視舒適和美觀的感受。”
與此同時,臺灣頒布“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推動捷運公共藝術的快速發展,臺北捷運也形成了公開征件、邀請比件、直接委托、兒童拼貼等征選作品的模式。“一個站點關于公共藝術的費用平均是500萬元(新臺幣,下同),大安森林公園站甚至投入了2500萬元。”傅式治說,隨著臺北捷運公共藝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每次征選都反響強烈。截至目前,在已開通的臺北市13條捷運線上,共設置了73件公共藝術作品。
這些作品相當多樣化、本土化。信義線大安森林公園站的公共藝術作品,呼應季節與自然的景致。作品《大安之花》,由藝術家運用臺北市市花——杜鵑花題材進行創作,行人操作轉盤,可動態展現杜鵑花從含苞待放到燦爛盛開的過程,創造趣味、驚喜的體驗;信義線象山站設計的《心蛙朵朵開》,將樹蛙的生活用剪影的方式拼湊成抽象藝術,讓行人體驗到當地生態的獨特性;南港線市政府站《成長》、淡水線臺大醫院站的《手之組曲》系列等作品,有的加入了音響效果,有的則居然可以作為休憩的長椅。
地面建筑成城市地標
除了創意布置地下候車空間,臺北捷運的許多地面站點也被設計成了公共藝術品。傅式治介紹,為將淡水線打造成臺北的城市櫥窗,管理部門選擇了許多中華傳統建筑設計元素。
其中,劍潭站懸吊系統以龍舟造型為設計概念,相當引人注目,也成為臺北市的地標之一。該設計曾于1997年獲得建筑師雜志獎。島內許多店鋪仍保留著清代閩南式樣建筑,店鋪屋檐向前伸出、用廊柱支撐形成長廊,利于擺放貨物,當地人稱為亭仔腳。新店線站點則以亭仔腳造型為設計理念,行走在站點中,仿佛能翻閱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而文湖線一些站點選用現代建筑造型,以鋼材及玻璃表達科技感。
此外,南港線忠孝敦化站的通風井居然化身為公共藝術《樹河》,這也成為臺北捷運的經典之作。“這兩座通風井是作為捷運站點通風換氣之用,體積龐大且無法置入周邊建筑物中,該如何設置,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傅式治說,捷運工程局當時委托社團組織調查、訪談,了解民意,最后選定了“風”、“水”、“綠意”的創作主題,并以公開征選方式,推出這件呼應都市人對自然景觀渴望的作品,使通風井成為賞心悅目的看點和城市標志景觀之一。
策劃人制統一設計風格
從2000年文湖線建設開始,捷運工程局就要求線路承建方的設計顧問團隊中,必須有一名公共藝術策劃人。這名策劃人負責各站所有公共藝術業務,是藝術家與建筑師之間的協調人。
“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以前線路的公共藝術采用一站一招標的方式,有如亂槍打鳥,這樣做的結果是整體設計不夠協調。讓策劃人從整體策劃、征選作品開始跟蹤協調,可以讓整條線路的設計理念連貫一致。”捷運工程局土木建筑設計處課長邱照庭說。
臺北公共藝術策劃人陳健表示,為了將公共藝術巧妙地植入車站設計中,增加站點的地緣性和獨特性。根據信義線的特點,陳健和同事將捷運街面建筑造型確定為“對話”的主題。“大安森林公園站是都市與自然的對話,將自然元素和庭院設計,引入站點的建筑風格,這樣能呈現特殊的地下開放空間,強化現代車站和自然公園的互動。而大安站是地上與地下對話、臺北101(世貿) 站是現代化的臺北與世界的對話等。”陳健說,捷運工程局在車站裝修施工前一年,會根據公共藝術策劃人的建議征選作品。
傅式治表示,捷運的站點、通道、廣場、地下街等都是城市重要的公共資產。捷運公共藝術不僅有利于提升空間品質,提供愉悅的環境,還能夠展現當地的傳統文化、歷史背景,增進民眾的參與感和認同感。“環境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是公共藝術。公共藝術與建筑完美結合,也達到了環境藝術化、藝術環境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