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據斯坦福大學最新研究表明,沙丘、珊瑚礁等自然屏障保護了美國海岸線免受許多(67%)由于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帶來的災害。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稱,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極端天氣的影響,使美國海岸線的16%都處于“高危”狀態。但是如果沒有了沙丘、珊瑚礁、海草灘和紅樹林等自然棲息地的保護,那么受威脅的居民人數將上升一倍。
研究中提到,在美國25個人口最為稠密的城市中,23個為濱海城市,而去年十月發生的超級風暴桑迪幾乎摧毀了美國在大西洋中部的整個海岸線,這使得美國當局及當地政府在此之后斥資數十億修建防護海堤及其他防災設施以加固海岸線。而保持沙丘、島礁等自然棲息地,從某些角度講也許是一個更為簡單,便宜的選擇。
“如果我們失去大自然的屏障,我們將不得不再花費大量的投資在防災工程建設上,否則數百萬群眾的人身安全及數十億的資產將面臨巨大威脅。”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學研究員Katie Arkema說,這項研究發表在了頂尖科學雜志《自然·氣候變化》上。Katie告訴我們,對于佛羅里達的希爾斯伯勒、門羅,以及紐約的布魯克林,沙丘和礁石更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為了量化比較這些自然棲息地在平均每平方公里所起到的作用,研究人員基于自然棲息地的存在與否、當地房屋及財產價值、人口、海洋侵蝕程度以及海平面上升五項聯邦政府指標等因素,建立了一份海岸線危險系數分布圖表。
海岸線危險系數分布圖表(圖片來源:Stanford news)
他們發現,現狀喜憂參半。從有利的一面看,自然棲息地目前保護著三分之二至67%的美國海岸線。然而,16%的高風險的海岸線卻情況堪憂,這些地區每一公里海岸線范圍內有130萬人及300億美元的住宅物資。研究報告稱,由于氣候變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預計受到氣候災害威脅的居民人數在2100年,將從目前的30%上升至60%。
“這項研究相對于以前的研究有著明顯的長足之處”加州圣克拉拉大學復原生態學家Virginia Matzek說。她解釋到,之前的成果都是著眼于單獨每一部分的研究,例如自然生態的作用或是海平面上升受到威脅的區域,這是第一次把這些因素進行了綜合考慮。另外,她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是保守的數據,因為研究中,作者引用的臺風發生頻率為當前數值,而實際上這一數據很可能在逐漸上升。
“如果我是一名城市規劃師,我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這個部分,”她補充說,“另外,目前相關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當然,這主要收到目前數據非常有限的影響。”
Peter Kareiva,大自然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也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他說,目前的數據只能表達一個地區是不是有自然棲息地貌,而不能展現其類型,范圍大小及準確位置,實際上這些濕地或礁石是距離海岸10英尺,抑或是100英尺,會得到完全不同的計算結果。他呼吁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金在海岸線生態環境測繪上。
“我們已經得到了人類的基因組數據了,那么地球的‘基因’呢?”他說,自然棲息地除了可以減少氣候災害應對措施的昂貴花費,還可以帶來其他益處,例如發展休閑娛樂,漁種栽培,水源過濾已經沖蝕防治。“我們花費大量的錢在建設海防堤上,但是海防堤的作用很單一,而自然棲息地可以做的很多。”
該研究中還指出,相較于西海岸,東海岸及墨西哥灣收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可能更大。另外,Kareiva及另外八名參與自然資源項目基金的斯坦福科學家還補充道,盡管自然棲息地系統可以保護海濱地區,但是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還是壓倒性的。
(中國天氣網譯自《USA Today》,原文標題:Dunes, reefs protect U.S. coasts from climat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