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寧陽縣伏山鎮馬廟村農民李正,借助當地一家農業科技生態園龍頭企業提供的種苗和科研技術優勢,毫不費力地建起30個蔬菜大棚,每年只需精心管理,每個大棚年純收入便可達到4萬元。“這些大棚,就是我的‘家庭農場’。”4月2日,面對前來一探究竟的記者,李正自豪地說,“現在20個大棚種植了蕓豆,10個大棚種植了茄子和辣椒。從現在的市場行情看,效益應該差不了。”
記者在大棚前看到一輛濟南牌照的運輸車,工人們正忙著往車上裝蕓豆。“現在蕓豆剛剛上市,1斤6元還很搶手,我的蕓豆棚一天就能收入6萬元。”李正說。
今年42歲的李正是馬廟村出了名的大棚蔬菜種植能手,在村里種蔬菜已有20多年的經歷了,從剛開始的矮小拱棚到后來占地近兩畝、投資十幾萬元的高標準大棚,李正家的蔬菜產業一年年壯大。他的發展視野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寬廣。2009年8月,李正成立了正元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并承諾合作社內“技術統一指導、管理統一標準、資料統一購置、蔬菜統一外銷”,吸引了當地群眾爭相加入。
去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正了解到泰安凌云農業科技生態園由于人手少、大棚多,決定將部分大棚對外租賃承包,并提供種苗和科研技術。得知這一信息后,李正立即與生態園聯系,經過協商,以每年每個大棚1萬元的承包費租賃了30個蔬菜大棚。
“我主要是看中了農業科技生態園的科研優勢和實力。”李正說。原來,泰安凌云農業科技生態園是一家集科技推廣、種苗繁育于一體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有高標準設施蔬菜大棚200個,并與中科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建新棚,前期投資太大。科技園優良的設施大棚和先進的種苗技術,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輕裝上陣的發展機會,雖然租賃費用稍微高一些,但生態園負責技術和種苗,只要精心管理,還是有賬可算的。”李正自信地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像這種高標準大棚有把握一年毛收入6萬元,去除1萬元的租賃費,1萬元的種苗、肥料、人工等費用,一個棚純收入4萬元不成問題。”
現在,李正的“家庭農場”主要靠他和妻子經營,并在當地以每天40元的工資雇用了6個農民負責日常生產管理,把小型“家庭農場”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李正的示范帶動下,合作社成員也進園不少。如今,在凌云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內,有60多個大棚都歸了李正和他的社員們,占了近三分之一。“這里就相當于我們合作社的‘屬地’了!”李正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