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在宜豐縣潭山鎮洑溪村,有這樣一個奇觀,在一條約800米的綠樹長廊中,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樹比比皆是。這條常年綠樹掩映的長廊,留給百姓的不僅是一方珍貴名樹的地方財富,還起著防洪、防風等作用。近期,省水利部門專家也慕名前來考察,看到這個神奇的古樹長廊,稱它是“全省村級最古老的防洪堤岸”。這條古樹長廊也越來越被世人知曉與觀賞,該村也被評為全省生態優美村。
千年古樹石壩莊重古樸
洑溪村是宜豐縣潭山鎮的一個小村,令人驚奇的是,即使進入到村莊邊緣,都看不見村莊的一房一瓦,原來,它被一條郁郁蔥蔥的樹木長廊所包圍了。通過考證,這條古樹長廊修建于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
長廊全長約800米,路寬4米,整個長廊莊重古樸,氣勢不凡。在道路兩旁的樹木中,可謂是一個珍稀名貴樹種的寶庫。這些樹大都高大粗壯,樹身斑斕古怪。整條長廊里不僅有高大的樟樹、柏樹、羅漢松,還有價值高昂的楠樹。
更有意思的是,在樹廊的兩側有兩座用麻石砌成的護墻。每塊麻石200余公斤重,石與石之間錯落有致,顯得非常厚實堅固,且整個護墻呈斜形,相當于通常所見的水庫堤壩。這種樹廊與石壩相結合的結構,既是堤又是廊,具有堅固的城堡風格,更具備了防洪、防風、防火、防盜等多重作用。目前,長廊里共保存著1100余年的古羅漢松、1000年的古樟樹和古楠樹、800年、600年的柏樹、椢槐等古樹100余棵。
長廊為宋代卸任官員組建
這一帶當時居住著由上饒婺源遷居而來的吳氏子民20余戶200余口人。公元984年的一個夏天,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將洑溪村莊(當時名為沙隴村)夷為平地,全村人無家可歸。就在這時,擔任北宋太祖時期江西轉運使,卸任后攜四子遷居洑溪村的吳佐看到這種狀況,便組織村民振作精神,把被毀的村莊重新修建。當年初秋,吳佐一邊帶領村民修路建房,一邊琢磨著采取辦法來抵御洪災。多方人士分析認為,這里屬于平陽之地,村后為石潭和兩河交匯點,春夏雨量充沛,來水面積廣闊,河水直沖村莊,所以易受洪災,必須繞村修建一條擋水長廊。
于是,在吳佐的帶領下,村民及在外工作的家鄉人紛紛捐款捐物,沒有錢財的就捐勞力。7個月后,這條800米的護村長廊就修建成功,又在長廊中栽種了樟樹、羅漢松、柏樹、楠樹等幾百棵樹苗,并制訂了嚴格的護廊護樹規定。同時,村里還要求,所有村民每年必須義務栽樹修廊,并提倡在外任職人員回鄉省親時,也要在長廊種上一棵紀念樹。自這條長廊修建后,村里再也沒有遭受洪水之災,每年都是風調雨順。人口也從未修建長廊前的20余戶200余人發展到50余戶500余人,成了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
古長廊得到省相關專家高度評價
由于這條古長廊歷經世代人的保護,才展現了其千年不朽的神奇作用,該村也被評為全省生態優美村。這條古樹長廊還吸引了相關部門的關注,近期,江西省水利部門相關水利專家前來實地考察,看后也無不贊嘆地稱,這條千年古長廊是中國少有的古老村級防洪堤岸,是目前全省村級最古老的防洪堤岸,它對研究古代早期防治洪水災害有著重要意義,值得研究探討。
保護古樹長廊需要建立長效機制
隨著年代變遷,這條古長廊中的珍貴樹種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仍能郁郁蔥蔥,為養護整個村莊村民過著不受災害的安泰生活,這不僅是當地一個奇觀,也是宜豐縣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分子。作為當地文化部門,更要深刻把握其“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豐富內涵,對這條長廊的保護和研究發揮作用。
保護古樹更需要建立長效機制。近年來,隨著古樹價格攀升,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目光瞄長廊里的羅漢松、楠木、樟樹等名木古樹。于是,縣、鎮、村及森林公安、林業等部門聯合組織護樹隊伍,對古長廊所有古樹名木全部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護樹檔案,確定護樹責任人,確保所有古樹得到完好的保護。為此,近年來,在一方面防止古樹流失外,當地村委還投入數萬多元專項資金,對自然損毀的部分進行了原風格上的修復,并在長廊上修建了小型便道,設立了休閑游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