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改造后的竹家塘剖面圖 柴立青 畫
黃家社區文體公園
關于竹家塘的歷史,筧橋黃家社區主任陳自力也不太清楚,“反正從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起,全村人的生活就離不開竹家塘。” 那時,塘還很大,面積" />
改造后的竹家塘剖面圖 柴立青 畫
黃家社區文體公園
關于竹家塘的歷史,筧橋黃家社區主任陳自力也不太清楚,“反正從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起,全村人的生活就離不開竹家塘。” 那時,塘還很大,面積">
改造后的竹家塘剖面圖 柴立青 畫
黃家社區文體公園
關于竹家塘的歷史,筧橋黃家社區主任陳自力也不太清楚,“反正從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起,全村人的生活就離不開竹家塘。”
那時,塘還很大,面積足有十五六畝。
淘米、洗菜,再到洗衣、灌溉農田 都離不開這個塘。夏天里,黃家村里的小孩下塘嬉戲打鬧,身邊還有放養的鴨子“呱呱”叫……
可以說,那個年月,大家伙的生活都缺不了它。
后來生活條件好了,家家通了自來水,竹家塘也似乎慢慢地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不過它依然存在,只不過換了種方式——污水橫流的垃圾場,臭氣熏天。到了夏天,淤泥、塘底的沉淀物翻上來,一陣風吹過,那股味道能把人“熏翻在地”,大家也都繞著它走。大家反映到村里,村里又向區里環保部門求助。
這不,經過大家的努力,現在,嶄新的黃家社區文體公園出現在大家面前。
用江干區環保分局局長沈海峰的話說,江干區今年啟動的“國家級生態區”建設,就是要圍繞區委、區政府 “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化中心區”總目標,“以生態區創建為抓手,突出抓好生態環境治理,深入開展環境執法監管,不斷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努力建設生活品質優越、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經濟高效、生態文化繁榮的生態型城區” 。
一個池塘的前世今生
事實上,竹家塘的生態修復工作并不容易。
“從理論上說,池塘本身的生態系統及自凈能力就很脆弱。相對于其他水系,池塘比較孤立,其外來水只有兩個途徑,一是雨水,二是居民生活的污水。”區環保分局辦公室主任劉洪說,經過環保監測,那時的竹家塘是劣五類水,是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最差的、無法利用的水。
因此,修復的第一步,必然是切斷外源,即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
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池塘底部淤泥處理,清淤、驅除重金屬,并采用炭黑鋪底。劉洪說,炭黑吸附污染是一種很好的實用技術,它具有慢脫附、低生物可利用率和慢生物降解的特點,使用過程中,能通過“鎖定作用”,很好地將大量污染物鎖定起來。“這樣,一方面減少污染物從底泥上翻向水中的釋放,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底泥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對水生植物的毒害。”他說。
第三步是沉水植物的種植。根據季節和水體透明度逐步分批種植魚藻、伊樂藻、苦草、黑藻等,并根據繁殖情況適時采收和補植。“這些植物耐污能力比較強,效果不錯。”劉洪說。
隨后進行水生動物如環梭螺、無齒蚌、三角帆蚌、鰱魚、鳙等的放養。
最后是社區里的岸上景觀建設,除親水平臺、綠化等建設外,還在池塘邊建了一個文體公園,里面包括乒乓球臺、籃球場,還鋪設了一個廣場小舞臺,廣受大家歡迎。
三年后讓劣V類水徹底消失
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最直接的體驗就是水氣環境質量好不好。
針對水環境,江干區環保分局牽頭制訂了一系列規劃和措施,到2015年,江干要力爭消除劣V類水體尤其黑臭河道,水體主要水質指標基本達到功能區標準要求,水質改善甚至達標的河道數量力爭每年都要有所提高。
其中,污染源控制方面的目標是,通過市區兩級投入,加快建成一批污水干管、泵站等環境基礎設施,并同步實施截污納管工程,敷設一大批“毛細血管”形成網狀,使區域截污率達到80%以上,同時制定較為完善的底泥疏浚方案,使河道底泥污染情況得到有效控制。
水循環要形成體系。具體說來,就是要貫通江干境內重要內河,構建順暢的配水網絡,消除現有配水死角,基本實現配水有效全覆蓋,實現“錢塘江——運河東(運河南)水網-上塘河-錢塘江”的河網水系循環。
在水系尚未完全形成前,還要建設完成一批河道水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在局部范圍內尤其是群眾反映強烈的河道開展試點,努力恢復水生態協調,給群眾提供良好生活環境。
江干人懂得,只有水清、岸綠、河暢的環境,才能與浙商總部中心、一流的現代化中心區相匹配。
四個鎮要全部達到國家級生態標準
創建國家級生態區,目標高、要求嚴,任務也很是艱巨。
國家級生態區的創建的前置條件就是首先要確保該城區80%以上的建制鄉鎮達到國家級生態鄉鎮考核標準。
對江干而言,所轄的四個鎮必須全部通過,四個街道也要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并建成一大批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生態村等等“細胞工程”,這樣才能真正夯實創建工作的基礎。
作為工作的關鍵點,江干區將以宣傳促教育,以創建帶培育,加強生態環保宣教工作,把生態文明理念植入到社會主體價值觀當中去,通過人民的覺醒、公眾的參與,來進一步推動環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