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國家林業局日前印發《關于支持青海省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國家林業局將采取更加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從林業生態安全體系建設、林業產業體系建設、林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林業生態系統的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林業基礎能力建設、對口支援縣林業建設6個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努力把高原現代林業建設全面推向科學發展的新階段。
“十二五”期間,國家林業局支持青海省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5號文件精神的要求,緊緊圍繞青海“生態立省”戰略,確立發展高原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通過三江源、祁連山、柴達木、青海湖“四大生態圈”建設,構建 “一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推動生態、民生、創新、文化、和諧“五大林業發展”方向,形成比較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較為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林業生態文化體系,為青海實現“四個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安全屏障,把高原現代林業建設全面推向科學發展的新階段。
《意見》提出,從6個方面對青海省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予以重點支持。
一是林業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在青海省生態脆弱地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的地區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加大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專項資金投入。加快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湟水河流域百萬畝人工造林基地建設;加強柴達木盆地防沙治沙及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將青海省國際重要濕地、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及國家級濕地公園逐步納入濕地保護補助范圍,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對青海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在資金投入上給予傾斜和支持。
二是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在東部河湟谷地建設以核桃為主的木本糧油基地和沙棘產業基地;西部建設以人工營造枸杞、白刺為重點的枸杞產業基地。擴大培育面積,實行集約經營、標準化管理,實現沙棘、枸杞和木本糧油經濟林高產穩產,做大做強林業產業。在培育和扶持林業產業龍頭企業上努力創造融資條件。同時積極支持花卉苗木產業、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林下經濟產業、中藏藥種植等林業產業的發展。
三是林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支持青海省積極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加大科普宣傳教育力度,全面展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以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城市等建設為依托,大力支持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積極構建內涵豐富的生態文化體系。
四是林業生態系統的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切實加大對青海省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支持力度。一是逐步建立健全資源監測體系,完善森林、荒漠化及濕地監測體系;二是結合國家在青海省已建的三江源濕地生態站、共和荒漠生態站,根據不同地類建立陸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展動態監測;三是通過生態定位長期監測、連續觀測的研究,評估全省陸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和生態價值,同時向全社會宣傳林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為高原現代林業工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強化林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是林業基礎能力建設。大力支持青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林區職工居住和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森林火險預警和林火監測、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管理、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加強基層林業站建設,加大林業科技推廣力度,提高高原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加快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和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加強沙塵暴災害監測和應急能力建設;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監測能力建設;完善信息技術在林業資源監測、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等各個環節的應用,建成省、市、縣三級上下互聯互通的全省林業電子政務傳輸網絡,建立健全林業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促進青海林業信息化與全國同步發展。
六是對口支援縣林業建設。加強對果洛州班瑪縣公益林建設、種苗建設、森林公安及森林防火基本建設、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業產業發展、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林業科技培訓的支持和指導。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地理位置獨特,跨越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兩大區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資源優勢明顯,被譽為“中華水塔”和“亞洲水源”,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水資源安全戰略基地和水能資源接續基地;生物多樣性具有獨特的高原性和珍稀性,屬于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的生物物種基因庫。目前,青海的森林覆蓋率僅有4.5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勻,生態保護和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