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012年6月1日,2012生態景觀規劃與營建國際學術論壇在上海舉行。在論壇中,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立體綠化學組副組長兼秘書長、世界屋頂綠化協會秘書長王仙民所作“綠色屋頂助力吸附PM2.5”的主題演講,引起了世界各國與會嘉賓的關注。
王仙民在演講中首先以“你知道PM2.5嗎?”為問題切入,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當下人們非常關注的PM2.5。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很大。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在城市里面,從地面到地面以上100米是顆粒物的活動中心。PM2.5的大小大概是頭發絲的1/20,它會直接干擾肺部氣體交換,引發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PM2.5還可以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促進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
王仙民介紹,目前歐洲的主要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等均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標準。王仙民指出,吸附PM2.5,綠色屋頂很重要。在世界屋頂綠化大會上,有人問多倫多的市長,你的森林這么多,為什么還要在屋頂上做綠化呢?多倫多市長認為,加拿大的國土面積廣大,而且有大量森林,但城市周邊森林綠地只有5%的負氧離子能夠導入城市中心區。城市還有熱島效應,噪音污染,所以必須增加森林面積才能改善城市中心區的環境。綠色屋頂便應運而生。
其實,全世界公認,植物和水是吸附降解pm2.5最好的辦法。對此,王仙民表示,PM2.5的重災區在城市中心區,車多、人多、樓多,PM2.5就多。治理城市中心區的PM2.5,要像西醫治療心肌梗死一樣,動手術開刀、搭橋支架、吊瓶輸液,把疾病控制住。在城市中心區采取立體綠化的多種手段,增綠擴水,提高城市的生態自凈力。對整個城市大尺度的增綠擴水,用中醫的辦法,整體調理,扶正壓邪,標本兼治,康復強壯。
助力吸附PM2.5,立體綠化需要多措并舉。為此王仙民提出以下幾方面:
——從道路抓起。在世界人居環境的比較中,溫哥華屢獲殊榮,他們的措施之一就是使車行道變窄,自行車道加寬,中間搞一個立體綠化帶。德國也用滲水瀝青,在路面上就增加化學成分來降解PM2.5。我國上海市仿照德國修建了一條滲水馬路,但是滲水以后,還需要在路上制造噴霧,安裝噴離系統,這個工程量很大。所以,對于北京來說,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像溫哥華借鑒,從道路抓起。王仙民表示,馬路中間隔離帶要加大綠植;道路兩邊要增加綠量,增加冬季常綠樹種,比如龍柏、爬地柏等;路邊公園或空地要多建洗手間、地鐵站、停車塔等;用常春藤攀附在高大的落葉樹枝桿上,解決冬季綠量不足的問題;將有條件的建筑玻璃幕墻改造為水幕墻。
——墻體綠化。1984年,北京的車只有二十幾萬量,外國人可以在房頂的空中花園里開聚會,但是現在3環路已經是PM2.5的高發區了。所以特別需要在環路兩側大面積實施墻體綠化。
——屋頂草坪綠化。中國臺灣的花博會、德國的屋頂草坪等都可以讓我們借鑒。據說北京的第二機場已經決定用十幾萬平方米的屋頂做綠化工作。
——強制實施空中花園。在上海世博會上,中國館的空中花園,堪稱是建筑設計師與景觀設計師共同創造的時代精品,它創造了五個第一:空中花園單位面積第一,空中花園水體面積第一,大機械、大設備運用第一,大樹成林第一,建設速度、工程質量第一。空中花園的建設,節約了土地成本40億元人民幣,節省空調用電量50%,室內溫度下降5度~7度,它的雨水收集系統解決了園林澆灌、沖廁、洗車等問題。
——陽臺、露臺、室內綠化。新加坡室內的綠墻,從陽臺、窗臺到地下倉庫,植物從1樓一直種到9樓。但是在北京,很多高檔的寫字樓都沒有綠色。如果每人種植一平方米,北京就能新增2000萬平方米的綠植。
——6.雨水收集,節水灌溉。我們可以將陽臺、廣場、停車場的水搜集起來,在整個城市(廣場、馬路、公園、建筑)建立雨水收集系統,用于綠化灌溉和補充地下水源。
——營造保護自然濕地和人造濕地。成都活水公園,用池內不同的植物凈化水源。這對我們營造保護自然濕地和人造濕地很有借鑒意義。
王仙民表示,除了以上七項,我們還可以大力發展屋頂農業屋頂菜園、推廣節水容器綠化、推廣柔性邊坡、植物根部灌溉毯、城市規劃突出生態綠地這12項來推廣立體綠化。
王仙民同時也表示,要做到以上幾點,需要有一些保證條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國家公務員屋頂綠化機構編制,國家、地方立法強制推行屋頂綠化;設立充足的專項資金;加強立體綠化科研力量;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強化全民生態文明意識。
王仙民指出,1852年,維也納有了《森林法》,維也納通過立法保護森林,成為森林中的城市。而那個時候,我國正處于大清國,舉國還彌漫著鴉片戰爭的硝煙。新中國成立之后,森林也一度成為工業資源?,F在160年過去了,環境保護越來越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議題,北京正在進行植樹造林100畝的規劃,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演講中,王仙民特別指出,民間檢測是對PM2.5監測的最好補充。他表示,每一個地方的空氣都是不一樣的。要想真正讓空氣質量服務對民生有益,除了政府大量增加監測站的數量,如實公布監測結果之外,還有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商業檢測、民間環保組織獨立檢測、公眾自發檢測、居民小區檢測一起來同時發現空氣環境的真相。
王仙民指出,在美國,很多普通公眾訪問官方空氣質量信息網站,只要輸入自己所在區域的郵政編碼,就可以查詢大氣污染水平和顆粒物污染的實時監測數據及預測數據。如果中國的環保部門能做到這種程度,才能讓人放心、安心。王仙民在演講中表示,國外治理PM2.5的經驗表明,正是信息的充分公開,形成有效的公眾監督,才強化了政府的治理決心和力度。長期關注空氣質量問題的人士就表示,要讓公眾知情,比如重度污染時發布警示,可以凝聚民意,促進全社會合力減排。培養更多的“空氣粉絲”,讓大家關注身邊的空氣質量,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推動減排,可以說是這些自測空氣者的初衷。如今,在中國也已經有了相關民間組織。只要把檢測的結果,發到公共傳播渠道上,并把檢測的心路歷程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就可以很好地促進空氣環境知識的普及。這的確是一舉多得的事兒。
王仙民在演講時透露,為了全面推動中國屋頂綠化與綠色建筑的發展,他將在今年10月23---26日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世界屋頂綠化大會上再作“立體綠化治理PM2.5”的主題報告,與300多位境外嘉賓和眾多國內專家一起研討“立體綠化治理PM2.5”,向世界“講述”其中國的做法與經驗。目前,這個大會的報名人數不斷增加。王仙民高興地表示,這說明,中國人的對于治理PM2.5、特別是立體綠化治理PM2.5,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