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深港雙城雙年展外圍展名單公布
admin
2011-12-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12月7日,2011深證香港建筑\城市雙城雙年展將在深圳開幕。參加本次展覽外圍展的作品名單正式公布。
12月7日,2011深證香港建筑城市雙城雙年展將在深圳開幕。參加本次展覽外圍展的作品名單正式公布。
1、來自風車王國 -荷蘭的綠色飛毯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益田假日廣場西下沉廣場
時間:2012年1月7日-2012年2月10日
展覽策劃:Studio ID Eddy and HUNK-design
展覽主辦: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展覽支持:荷蘭王國駐廣州領事館
乘上會飛的綠毯, 一起探險,一起尋找都市忙碌生活中的久違閑暇. 來自荷蘭的HUNKdesign和IDEddy為您呈現綠色飛毯: 一個可以簡單打包便行走在城市間的便利公園,一種全世界共享的獨一無二的快樂輕松。
綠色飛毯的創意來自古老的波斯地毯。
根據圖案的組成,它由相應質感的人工制草坪拼接而成。靈活的設計使得這塊巨大的綠色飛毯可以在任何地方快速鋪展。我們設計的飛毯尺寸,從寬18米長22米到寬25米長36米不等。
當綠色飛毯進入我們的生活,它是各種場合的理想選擇。正如我們印象中的公園,游人們可以躺在草坪上休憩,朋友們可以互相邀約來踢球,不過綠色飛毯還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飛盤錦標,城市野餐,以及各種各樣的競賽,展示和表演活動。
如今,世界上每一個城市中心都被快速的私有化,公共區域正在壓力中艱難的生存,環境質量每況愈下。
來自荷蘭的綠色飛毯將給城市居民帶來一個嶄新的空間,一塊“飛”來既成的綠地,一片高樓大廈縫隙間的綠色愜意,一種不可抗拒的閑適享受。
2、回望與前瞻——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深圳雕塑院)二十年
地點:深圳市福田區上梅林中康路8號雕塑院A座一層-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當代藝術館
時間:2011年12月15日-2012年1月16日
主辦: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
總策劃:黃偉文
學術主持:孫振華
策展人:戴耘
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深圳雕塑院)為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為深圳市城市雕塑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于1982年。深圳雕塑院于2009年3月17日,正式更名為“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深圳雕塑院)”,是國內第一家以“公共藝術”命名的國家事業單位,職責是承擔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的研究、策劃和推廣工作;開展公共空間藝術(城市雕塑)的創作工作,承擔政府相關部門委托的其他項目,如公共藝術制度的調研工作和大型公共藝術活動的組織工作。
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深圳雕塑院)從成立之初到今天整整走過了二十年的時間,這是一個不短的時間,我們覺得有必要對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深圳雕塑院)這些年的工作進行梳理、研究、探討、展示,并呈獻給大家與諸位交流,以期得到業界的關注。
3、前海工作坊
地點:深圳華僑城北區B10展廳
時間:2011年12月8日 – 2012年2月18日
主辦: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城市設計處
策劃: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城市設計處,深圳市都市實踐建筑設計
本次展覽主題是探討深圳前海地區的發展。在2011年5月,規土委策劃了‘前海-未來城市形態的復雜性與矛盾性研究’,并邀請多家國內外不同專長的設計與規劃單位為前海這片屬于未來的土地出謀獻策。是次展覽的主要內容除了展示工作坊及設計競賽的成果外,我們更希望能打造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平臺。我們希望公眾能在本次展覽中,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為我們的未來共同制定目標。
故此,‘前海’展覽強調參與性。我們將會提供多個公共互動裝置,令共眾透過投票,游戲及涂畫等肢體體驗,向我們訴說大家的意見;并與此同時,獲得我們對前海研究的知識。
4、城市山林(此項目已并入主展)
地點:深圳市民廣場地下展場C 區南部下沉花園
時間:2011 年12 月8 日-2012 年2 月18 日
策劃:上海魔力方新型房屋有限公司+UAO Creations
城市山林最初是用來形容鑲嵌在高密度姑蘇城內的私家園林。以現代角度去看,可以引發其他思考。比如,私人空間如何調和公共空間,建筑手段如何解決社會問題,空間密度如何影響空間質量,傳統文脈如何應對現代尺度,人居微環境如何形成城市的永續體系,理想主義如何實踐于現實主義之中。”魔立方”是可以長久建造在非建設用地之上的臨時建筑。將”魔立方”植入到城市公共空間中,室內按標準住戶配置—-這給城市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5、客廳文化
地點:深圳蛇口自在空間畫廊
時間:2011年12月10日-2011年12月30日
主辦:清華大學《住區》雜志
策展人:戴靜、李文海
“客廳文化”展覽從客廳文化入手,考察我們日常居住空間的演變,人與空間的互動,當下生活的主動性和被動性,社會文化背景和客廳之間的關系。
展覽由三個部分組成
1、三位攝影師眼中的中國客廳
2、客廳文化的多元表達
3、客廳文化《住區》視覺
6、“尋找深圳”成果展:深圳不是番茄田
地點:市民中心多功能廳東側展廳
時間:2012年1月8日-2012年2月18日
策劃及主辦:RIPTIDE 創意集合
很長時間里,深圳都被認為是一個沒有傳統的都市,觸手向四面伸展,路網無遠弗屆。這是一個高速運轉而能量持續涌出、不斷變動的地方。
“尋找深圳”是一場由九位(組)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知識分子,以及創意人士圍繞一個區域進行探索,交流以及以該地區為主題完成一項作品的城市創意探索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我們這些居住和工作在深圳的人,可以用自己的想法來定義、或是重新審視這座城市。活動包括一個為期兩天的的工作營,由這九位(組)人士對目標區域進行自由探索、與當地居民交流,其中有一個晚上與其他參與者進行思想交流、創意碰撞。然后參與者將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獨立創作,最后我們會將九部作品薈集起來,舉行一個大型的發布會向公眾展示,并期望與公眾展開更多的討論。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尋找深圳”走過羅湖東門,福田梅林,南山南頭,寶安西鄉以及梧桐山片區,誠邀您參與展覽,一起發現深圳。
7、聆聽恩寧
聯合主辦:學而優書店
展期:2011年12月8日至2012年1月8日
地點:廣州海珠區新港西路學而優書店三樓咖啡廳與四樓多功能演講廳
項目團隊:(排名不分先后)
邢曉雯、鐘偉君、吳偉鵬、吳元兒、王文、李本立、林常榮、李雪、趙斯羽、陳旭路、熊毓麟、姜超、劉珺、劉超群等
恩寧路——廢墟上的圓桌會議
恩寧路是廣州的一處老城區,也是廣州第一個舊城改造項目。但是恩寧路規劃自2006年至今,已四易其稿,由于拆遷合法性、文化歷史保護、居民安置等存在一些不完善處,恩寧路學術關注組進行了一年半的研究。
此展覽將呈現與恩寧路變遷相關的不同角色者的聲音和處境,展現他們各有的盲目、無奈與無助之處。在廢墟上設圓桌,我們幾方代表坐下來,為的不是批判彼此或是悲情懷舊,而是希望反思我們所共處的時代,并尋求如何在現實約束之下實現多元平衡的城市規劃。
8、“時間的意義”主題圖片展
展覽場地:中心書城二樓中庭
展出時間:2011年12月11—25日
策展人:高海燕
展覽主辦:深圳市都會城市研究院
城市的終極意義是創造時間價值。
城市的生長和創造過程就是不斷賦予時間更豐富的價值。我們要尋找的正是這種共性或者差異性。展覽將通過世界大都會生活場景圖片和以崗廈為例的城市創造實踐案例展示,解讀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和未來,探討深圳創造國際大都會的生活模式路徑,尋找深圳在國際化中的城市坐標。
9、展覽名稱:幸福·造物 幸福·十年
展覽場地:深圳市市民中心
展出時間:2011.12.8——2012.2.18
展覽策劃:米丘現代藝術工作室
米丘建筑及藝術的十年總結作品之二。本次創作“十年之一”是米丘將其以往作品的一次階段性判斷。舍棄及融合,產生一種新的可能性。“羽翼人”形象開始于2000年,經歷十年時間新的方案開始啟動。將典型形象進行排序后重新創作,顛覆曾經建立的對于“幸福-生存”的以往看法,一切都是更新。米丘花了十年時間重新思考這一命題,甚至通過建立主題雜志來反復論證,從平面到空間,持續的實踐對“幸福-生存”的非典型性采集工作。今日所見,米丘藝術創作十年之一斑。
10、混凝土的可能
地點:深圳市鹽田區萬科中心
時間:2011.12.9——2012.1.9
策劃:朗圖——里外團隊
主辦:萬科集團建筑研究中心、檸檬傳媒——《里外》雜志
承辦: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
萬科作為全國住宅產業化的領跑者,一直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產品研發和深入實踐。由萬科集團建筑研究中心和檸檬傳媒——《里外》雜志共同發起的“混凝土的可能”設計計劃,擬為設計師提供充分的創作平臺,發掘清水混凝土的N種可能,展現建筑、藝術、人群與社會的全新關系。
此計劃將持續邀請建筑、室內、產品、平面等領域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參與,寄望多角度的思考和實踐創造更多的可能。
11、珠三角城市化形體研究
地點:華僑城生態廣場A座首層
時間:2011.12.08 – 2012.02.18
策劃:吳林壽, 趙向瑩
主辦:深圳市原點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傳統街道作為城市的主要交往空間在機動化及城市化中被宣判死去,街道變成純粹的交通空間;另一方面進入快速交通系統的點成為城市蔓延過程中的中心性點,大量社會交往被極化在這些中心點上,例如大型購物中心,凸顯中心性成為傳統交往空間的形態。珠三角城市,特別是廣州及深圳,該特征尤為凸顯。
隱喻上,場所之城(中心性場所)像一個充滿生機的綠洲漂浮于聯系之城(快速交通空間)。本展覽試圖通過一個裝置及影像探討珠三角城市化模式:一個城市蔓延及社會交往空間極化并存景象,讓觀眾體驗及反思當前城市模式。
12、《生態烏托邦》 城市設計 & 裝置藝術 – 野城個人作品展
地點:深圳市華僑城生態廣場A座101
時間:2011年12月8日 至 2012年2月18日
策劃:野城
生態建筑,一種治療性建筑
生態建筑的本質是治療性,猶如一種活的機器。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被植入城市內部,如同給生病的軀體更換新的人造器官。“生態烏托邦”把生態農業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引入城市內部,生態農業系統作為一個修復性環節被植入城市生態系統,并利用生態技術加速系統的循環再生,修復失衡的生態系統。
城市農民,社會結構重組
該修復系統由一系列垂直農場組成,并在空中相互連接形成生態群落,完善了城市生物鏈和食物供給循環。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城市農民”由此產生。部分社區居民被邀請成為城市農民負責農業生產,控制食品質量,并通過“城市農業社區集體所有制”這一新的消費配給制度進行社區內相對獨立而自給自足的生產管理和分配。
公民化社會
“生態烏托邦”旨在降低貧富差距,減少人的隔閡,增進居民的交流,賦予市民更多社會參與權,促進民主化改革。這也提供了一條避免老社區大面積拆除搬遷的新道路。
13、城市·人·自然:紅樹林生態藝術節
地點:紅樹林深圳灣公園
時間:2011年12月8日 – 2012年2月10日
契合本屆深港雙城雙年展主題精神舉辦的雙年展外圍展暨紅樹林生態藝術節,是一場承載環保理念與人文關懷的生態展示盛會。該展覽以“城市·人·自然”為主題,以生態藝術品展示與理念傳播為主要形式,立足于加強對深圳本土城市生態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延續和強化“城市創造”這一主題方向,提煉出一種慢生活的生活方式,持續創造綠色的生態家園。
14、明天,誰說了算?——第六期OCAT國際藝術工作室匯報展
地點:深圳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北區B10棟內一樓東北側展廳
時間:2011年11月11日-2012年1月8日
策劃:Paula Orrell(英國)
主辦: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明天,誰說了算?》是第六期OCAT國際藝術工作室交流計劃的匯報展,本期交流計劃邀請了來自德國的Thomas Adebahr,來自荷蘭的Frank Havermans,來自斯洛文尼亞的藝術家組合Nika Oblak & Primoz Novak,以及來自英國的策劃人Paula Orrell。
當代藝術豐富了這個世界,同時也在不斷探尋著這個世界。藝術家們通過觀察和研究,來探查現實、想象中的上下語境和歷史遺存。
這個展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要一起談當代藝術的國際未來,那么我們必須建設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夠跨過不同文化和歷史的差異?
15、展覽名稱:藝穗x建筑:藝術創造
展覽場地:深圳市南山區后海濱路海德二道交界東端(后海濱路以東,地鐵二號蛇口線后海站A出口處空置草地)
展出時間:2011年12月8日至2012年1月8日
展覽策劃:朱德才、白小刺、陳偉航、莫舒敏
展覽主辦:深圳灣國際藝穗節組委會
展覽協辦:深圳觀筑建筑發展交流中心、深圳胖鳥劇團
由深圳灣國際藝穗節組委會、深圳觀筑建筑發展交流中心、深圳胖鳥劇團共同合作,借助建筑 空間裝置的創意和實踐,為一系列藝術表演及文化交流活動度身創造臨時公共空間,同時,這 些文化活動以空間流動表演藝術、城市空間探索、城市綜合用途開發、綠色低碳出行、公眾建 筑教育等多種元素來激發城市空間的活力和公共功能,形成藝術與建筑共生互創的城市空間舞 臺,推動城市空間和公共藝術的探索與實踐,為深圳城市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16、太空船之心——讓所有人經歷由小到大的美妙旅程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益田假日廣場B2層2號中庭
時間:2011年12月30日-2012年1月30日
策劃: Noa Haim/ 集紙美學
集紙美學在模型設計中得以展示。作品作為一個框架,表現了荷蘭的建筑概念。該項目特別為2008倫敦建筑節安置,并從此開始了集紙美學的旅程。
經過對物體,空間,和經驗的一系列探索,集紙美學重新載上巴克敏斯特·富勒澳克太特桁架專利(也就是Tetraphedron是指以自然為面的四個立方面,也就是如金字塔般的立方體;Octet Truss是Tetraphedron的繁衍體,可形成更有力的組織架構),并且與世界游戲的概念相融合。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中,集紙美學將會向所有人展示最新作品,名為:太空船之心-讓所有人經歷由小到大的美妙旅程。
這個藝術作品可以幫我們解決疑惑,我們如何才能共同建造一個使每個人都由衷的熱愛的地方呢?
雙年展期間,參觀者可以用紙板模塊來構建一個屬于他的太空船之心。
每一個安裝的部件都包括8個相似的面,每個面都代表一個假設的復合型使用結構的項目。
在這里體現出的最終成果將是一個有標志性的心形,一個自創的結構,一個讓人們由衷熱愛的地方。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