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夜鷺 封少林 攝
羅家營濕地,曾經的湖中島是鳥類棲息的好地方,現在已經被開發商建起了高樓,整個湖面不見一只野生鳥類。
日前,記者和鳥類保護志愿者、鳥類攝影愛好者及大學老師等一行人一起對膠州灣范圍內的濕地進行了調查,調查范圍包括嶗山水庫、墨水河入海口、白沙河入海口、羅家營水庫、膠州少海濕地等。
“污染”、“人占鳥巢”、“破壞”等詞充斥著記者的調查之路,墨水河成了名副其實的墨水河,不但水黑 ,還散發著臭味 ;白沙河入海口,填海造陸,濕地僅剩大約四分之一,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坦白地說,曾經的膠州少海濕地現在建設得非常漂亮,可是,這里的生態環境被破壞殆盡,以前這里跟羅家營一樣,候鳥成群,而現在,那里幾乎看不到鳥類。
一路走下來,沒有被開發的還剩下嶗山水庫和羅家營濕地。嶗山水庫沒有被開發是因為它不能被開發 ,它承載著“水源地”的重負,而羅家營濕地目前沒有被開發,是因為那里本身就是一個鹽場,但是,連鹽場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他們的曬鹽生活還能有多久……
A 遷徙鳥類被趕往河道
如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張世平所說,鳥類等野生動物選擇的棲息地是生態的一個風向標。鳥類最喜歡的地方能說明,那里的生態還算過得去,鳥類可以在這里生存。
“根據我們這一路的調查,不管是白沙河發源地,還是墨水河,甚至是白沙河,鳥類最喜歡的地方已經從大片的濕地轉移到了河道,不是說大片水域鳥的數量比河道的數量多,而是說河道鳥類的密度已經大于大片濕地鳥的密度。”張世平認為,這是因為很多大片濕地已經被開發,濕地被硬化,“被硬化的濕地,已經不再適合鳥類的棲息,也不再適合很多野生動物生存。”
“所以說,鳥類不是主動跑到了河道,而是被圈地驅趕到了河道。”張世平說,河道還可以作為鳥類的棲息地,是因為河道本身不能再被開發,“河道不被開發,是因為河道還承擔著泄洪通道的責任,誰也不會把房子建在泄洪通道上。”
在和張世平等人一起調查島城濕地的時候,第一站到了白沙河的發源地,在那里記者看到了不少的野生鳥類。看到這些,記者非常興奮,張世平也一樣。可是,隨著調查繼續進行,墨水河河道有成群的野鴨、白沙河河道也有不少鳥。看著這些鳥,張世平的情緒越來越低落,“為什么河道的鳥這么多,這不正常,它們原本不應當出現在這么嘈雜的地方,它們應當在靜謐的大片濕地。”
B 白沙河濕地:填海造陸
同樣的困惑擺在了鳥類攝影愛好者封少林的面前,“是人類占據了鳥的棲息地,把它們驅趕到了河道,我認為白沙河濕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記者和封少林一起來到白沙河濕地的時候,對面的塔吊還在轉。“面向大海,左邊是墨水河的入海口,相隔不遠的右邊就是白沙河的入海口。”封少林在白沙河入海口向記者介紹,“現在的灘涂小多了,也就是以前的四分之一,大部分的灘涂都被開發了。”
說著,封少林指著一群漂亮的洋房說,“這片洋樓漂亮吧,住在這里風景的確很好,可以直面大海,是名副其實的海景房,以前這里就是灘涂。”封少林說完向左轉身,指著那片塔吊說,“那里以前也是灘涂,現在被填起來了,建起了高樓,具體是什么項目不知道,只知道是住宅。”
“還好,現在這里的河道里還有蘆葦,候鳥在這里還能找到食物,能找到棲息地,只是地方不大。”張世平說完又表示了自己的擔心,“只希望河道不要因為被清淤而全部給清除,那樣的話,生態就全部被破壞了。”
在白沙河入海口的位置,記者看到了一塊石牌,上邊寫著“水深危險”,可是,現在石牌后邊已經一片干涸。
C 膠州少海:裝扮得很美,生態被破壞
對于人類的居住環境來說,我們不得不感嘆,跟以前的灘涂相比,這里的確漂亮了,“更適合人類生存了”,可是轉而一想,在漂亮的背后卻是日益遭到破壞的生態。
“我感覺這里還不算是被破壞得很嚴重,倒是膠州少海被破壞得更加嚴重。”張世平說,膠州的少海濕地原本和羅家營差不太多,也是大范圍的濕地,也曾是候鳥遍天飛的野生鳥類天堂 。跟隨張世平,記者來到了膠州少海,這里已經崛起了一座新城,不得不說,平地拔起的這座城不但規劃得非常好,建設得也非常漂亮,是集居住、旅游、娛樂于一體的現代新城。也就是說,這里原本是一片灘涂,而現在這里是讓人流連忘返的新城。
只是,張世平卻感嘆道:“跟以前最大的區別,這里現在一只鳥都看不到了。”他的話讓人反思,跟棘洪灘水庫相比,這里更加漂亮,可以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里為何沒有一只水鳥呢?跟曾經可以相提并論的羅家營濕地相比,為什么有了天壤之別呢?
“這里已經不再適合鳥類生存了,遷徙的鳥類也不再喜歡這里。”張世平解釋說,遷徙鳥類落腳,無非就兩個條件,有食物、有藏身之地,“水里的草沒有了,水變深了,長腳的鳥類不能在這里覓食,叢生的蘆葦及水草沒有了,野鴨也無法在這里覓食,野生的動物當然不能在這里生存。”
順著“珍愛生命,保護綠色”的牌子看過去,有一個湖中島,能看到島上塔吊下邊建著密密麻麻的別墅,可謂人間仙境。“要知道,那個湖中島曾經是鳥的天堂。”說完這句話,張世平顯得有些惋惜。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新城的崛起,附近有了水岸府邸、膠州時代國際中心、太和旺邸別墅、中信森林湖、少海雅居小區等多個樓盤,其中有多層、高層,也有別墅,這些都建在曾經的灘涂上。
膠州灣濕地
開發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順著膠州灣一路走來,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除了不能開發的嶗山水庫,不管是環灣大道周邊,還是墨水河的入海口,甚至是羅家營濕地都面臨著開發。
“真不知道再過幾年,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開發成了像少海一樣的地方,不知道我們還有沒有地方去拍鳥。”封少林還在“為自己著想”,“是不是所有的灘涂都會像少海一樣,而所有的河道都像現在的白沙河一樣,兩側高樓林立,只剩河道里邊的幾只野鴨呢?”
封少林當然沒有得到答案,而在羅家營濕地曬鹽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他在那里還能曬多少時間鹽。“以前根本就沒有人來這里,這里就是一片荒蕪,而現在經常有人到這里來,指指點點,不知道是不是要開發。”鹽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對記者的到來并沒有顯出驚訝,甚至記者直接從他們住的房子門口經過,他們都沒有問一句,“來的人太多了,現在鹽場南邊都沒有人了,估計離開發不遠了。”
由于在墨水河濕地沒有什么人,封少林也沒有打聽到這里要開發的計劃,記者多方打探也沒有得到這里具體的開發計劃。“希望能留下這片濕地,但是不能僅僅是留。”張世平說,相關部門還得治理一下污水的排放問題,“如果污水一直排放下去,生態照樣會被破壞。”
◎相關鏈接
濕地沒了陰霾天會更多
濕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減少環境污染,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因此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相關專家也表示,正因為濕地可以進行大氣調節、水分調節,并且進行凈化,因而可以減少陰霾的天氣。
文/記者 王磊 圖/記者 李雋輝(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