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提升景觀的公眾參與性和經濟效益,促進亞洲城市復興
2011年11月1日,由聯合國人居署亞太辦事處、亞洲人居環境協會、福岡亞洲都市研究所、亞洲景觀設計學會聯合主辦的“2011亞洲都市景觀獎”頒獎典禮暨都市景觀發展展示交流會在日本福岡市召開,100多位來自日本、中國、韓國、泰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從事城市開發、規劃、建設、管理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圍繞“生活環境與城市復興”的主題開展了深入的討論,積極尋求通過科學的景觀建設模式促進城市的復興與人居環境水平的提升。
會議提出的核心觀點是:應以景觀建設為契機,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核心問題,并加強公眾的參與性,促進城市精神的延續,激發城市持續發展的活力,提升城市的綜合價值。獲得“2011亞洲都市景觀獎”的10個項目在展示各國城市不同人情風貌的同時,更讓與會者深切感受到了各自在探索利用更可持續的都市景觀發展模式振興經濟建設中的決心和努力。
破解振興之困須“轉危為機”
當前,突進與落敗并存的經濟態勢在亞洲地區交織、重疊,在經濟增長率持續攀升的同時,亞洲同樣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型和升級的挑戰。作為未來競爭的基本單位,越來越多資源枯竭的城市、災難重創的城市、生活環境惡劣的城市、經濟產業凋敝的城市、文化迷失的山寨城市,面臨著復興之困。“生活環境與城市復興將是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的發展主題。”亞洲人居環境協會主席劉興達在致辭中表示。
“聚焦核心的城市問題,逐一破解,并把握和挖掘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地理資源以及時代發展契機等,扭轉發展局面。”專家們認為這是走出困境的密匙。
聯合國人居署亞太辦事處主任野田順康先生在主題發言中指出,基于地方特色的都市景觀建設更加能夠通過吸引投資、發展特色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并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是振興城市的有效路徑。
實現可持續發展須集結公眾的力量
城市是人類與自然締結的美好契約,數千年的城市發展史述說著人類在美麗的地球上創造出的種種奇跡。要延續這些奇跡,除了以和諧、可持續的方式與自然相處,更需要發動作為人類聚居區的城市中公眾的能動性。
“作為城市公共文明與群體智慧的集中體現,景觀建設是最需要公眾的參與、關愛。”與會專家指出。
對此,“亞洲都市景觀獎”組委會透露,評選活動強調申報項目須高度重視公眾參與機制的建立,而通過對項目的評選、表彰和宣傳,提高城市主人——公眾對城市景觀環境的正確認識,并由此參與到城市建設中,共同締造幸福的城市,凝聚和放大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目光,啟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進而為亞洲各國城市景觀的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亞洲各國的范本
作為推動城市振興與可持續發展的景觀模式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從亞洲各國中脫穎而出的10個項目在被授予“2011亞洲都市景觀獎”后,分別分享了各自的理念和成效。
以著力于生態恢復而推動城市復興的是“2011中國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項目。西安浐灞的廣運潭在規劃前河流污染嚴重、飽受垃圾圍城困擾,項目通過從河流綜合治理和全流域生態重建入手,讓河流休養生息、恢復生態功能,使該區成為了中國西北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被廣泛稱道為“提升了環境質量,也提升了地域的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
充分強調公眾參與和地域特色的還有“韓國濟州島徒步旅行道”項目以及日本花園城市舞多聞“Mitsuyike”項目。前者以“找回村里失落的小徑,復原那些被現代社會所忘記的東西”為主旨思想,由民間主導、集體參與,持續建設大量新的步行路線,這種具有高度社會價值的活動提升了濟州島獨有的魅力以及韓國文化風情,使濟州島之名享譽更盛。后者利用廢棄高爾夫球場的地勢規劃了具有創意的住宅項目,以定期租借的形式出讓,且通過公開的講座和研究會由未來居民對社區的具體建設達成共識,成立的自治會以及俱樂部定期組織社區活動,提升了區域的價值和活力。
此外,獲得獎項的還有泰國曼谷歷史文化遺跡保護工程、中國北京南鑼鼓巷、日本廣島的振興規劃、日本熊本城修復重建項目、韓國浦項中央購物街景觀治理項目、中國青島高新區水系園林景觀等。
“我們將更加關注項目本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其推廣價值。”自2010年4月發起的“亞洲都市景觀獎”,由國際領袖型專家組建了專家委員會。對于審查和推廣亞洲各國的景觀建設范本,組委會表示,將對其進行持續指導與提升,不斷宣傳最前沿的理念和經驗,使都市景觀建設為亞洲城市的振興與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