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河里遺址保護規劃獲批 將啟動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admin
2011-08-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寧鄉縣炭河里是聞名海內外的四羊方尊故里,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以炭河里遺址為中心的區域內不斷出土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昨日記者從寧鄉縣文物局了解到,國家文物局已經批復同意《寧鄉炭河里遺址保護規劃》(以下
寧鄉縣炭河里是聞名海內外的四羊方尊故里,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以炭河里遺址為中心的區域內不斷出土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昨日記者從寧鄉縣文物局了解到,國家文物局已經批復同意《寧鄉炭河里遺址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范圍總面積約為477.42萬平方米,規劃實施時間從2011年至2030年,分為近、中、遠三期實施,從2011年至2020年近中期的實施經費估算總額約為10.68億元。2011年至2015年將啟動炭河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及湖南青銅文化博物館建設。
規劃 強調整體保護與展示
位于寧鄉縣黃材鎮的炭河里遺址現存面積為23000平方米,炭河里遺址保護規劃范圍為寨子村、勝溪村、葛藤村所有山前臺地,東至葛藤村,南至勝溪村,西至黃材水庫大壩,北至栗山村,總面積約為477.42萬平方米。
在完整保護炭河里遺址的遺跡本體、整體格局和歷史環境風貌的基礎上,將逐步把炭河里遺址規劃建設成為具有“原真性、可讀性和可持續性”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并在遺址區建設湖南青銅文化博物館。
按照炭河里遺址遺存內容,遺址的展示對象為遺跡本體、遺存環境、可移動文物3部分,包括城址區的宮殿、城墻、城壕遺址,平民居住區的大樹堆遺址,以及墓葬區、銅器出土點,遺存景觀環境和遺存歷史環境,銅器、玉器、陶器、遺跡標本等。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市考古研究所和寧鄉縣文物管理局聯合組建專門的炭河里遺址考古工作隊,在遺址區內將建設常駐考古工作站,并以湖南青銅文化博物館為基地組建寧鄉青銅器群研究中心,對炭河里遺址的遺跡狀況作出明確評估,為考古研究提供詳盡的依據。
近期措施 避免遺址再受河水侵蝕
根據考古發掘與殘存城墻推測,原遺址為近似圓形城郭,據對遺址外側的黃材河與塅溪河古河道調查,這兩條河的河道對遺址形成側向侵蝕。據當地村民反映,1969年發生較大洪水前這里為一繁華的小集鎮,當時黃材河中可以行船,而該河北岸位置在現在南岸處,黃材河道在遺址區由南向北進行了遷移,移動速率為每年側向侵蝕1.6米。
如按該侵蝕速度預測,遺址將被全部沖毀。為最大程度保護現有遺址,避免由于黃材河、塅溪河的進一步側向沖刷侵蝕破壞遺址,《規劃》制定了近斯搶險保護措施,在遺址的邊界進行防沖刷加固處理。
炭河里遺址
2004年,炭河里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其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炭河里遺址的發現,顛覆了“湖南是蠻荒之地”觀點,它是我國南方青銅文化中心之一,由此找到了破譯“寧鄉青銅器”之謎的鑰匙,也是我國南方發現的最重要的商周古文化遺址。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