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再添四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admin
2010-12-28
來源:景觀中國網
12月21日,記者走訪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廳文物局等相關部門,為剛榮獲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怎雷村、鮑屯村、上郎德村、龍潭村的獨特風貌,采訪了省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省風景名勝區專家委員會、省文物局、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等相關專家組領導和專家。
12月21日,記者走訪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廳文物局等相關部門,為剛榮獲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怎雷村、鮑屯村、上郎德村、龍潭村的獨特風貌,采訪了省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省風景名勝區專家委員會、省文物局、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等相關專家組領導和專家。
上郎德村地處黔東南自治州雷山縣西北部,郎德上寨的居民被稱為"長裙苗",自稱從江西景德鎮白石橋渡口遷移至此,村寨可追溯的歷史有600年。198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第一座露天苗族風情博物館,1997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郎德上寨有三座寨門,青瓦吊腳木樓疏密有致地建筑在近山麓處的山坳斜坡上,木樓建成懸山頂屋面,曲徑回廊。多數木樓為清代建筑,有一個小型苗族文化博物館和一個清代苗族起義將領故居。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建偉說:"郎德上寨這個清雅不俗、山水林田文物兼有的古樸苗寨,以它傳奇式的色彩和濃郁的民族文化,吸引著中外游客。"
黔南自治州三都自治縣都江鎮的怎雷村建村300余年,歷史較為久遠,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寨是水族聚居的典型村寨,是水族傳統文化的集中代表。村寨建筑、環境、傳統文化風貌、村民的生產生活習俗,具有傳統文化的真實性、豐富性和完整性,傳統文化特色十分突出。現有傳統民居建筑200余棟,傳統禾倉建筑111棟,規模較大,具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少數民族文物價值。
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屯村,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是明代初年"調北征南"軍事行動早期建設的軍屯之一,是屯堡文化的"活化石",村址選擇、規劃布局、軍事防衛、水利工程、農業生產、建筑風貌、生態環境、風景園林、服飾發型、戲劇音樂、民風民俗、語言語音、美食特產等,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鮑屯村保存著較為完好的建筑風貌和歷史文化要素,能較為完整地反映有別于當地民族和其他漢族的特殊文化現象--屯堡文化,保存完好的明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中,其價值在顯得特別突出和珍貴。
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坪鎮龍潭村,至今依然保存著相對完好的傳統民居歷史面貌,部分建筑歷史可溯百年,村民均為黔北仡佬族,整體相對完整地保存,其形勝格局、聚落空間、田園林野、河溪池沼、雕樓營盤、采砂遺址、墓園宗祠等,形成具有相當出色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整體歷史風貌。特別是申佑及其家族的重要影響,與漢文化充分融合的地域建筑文化,耕讀漁樵與軍事防御結合的聚落特色,以及延存民間、近年不斷被發揚的獨特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儺戲花燈等,使之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專家羅德啟認為,龍潭村作為貴州省首批省級重點民族村寨中的唯一的仡佬族民族村寨,歷史久遠、風貌完整、規模較大,具有重要歷史人物影響力,歷史建筑具有很高價值,傳統生活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好的延續性和發展活力,作為仡佬族民族村寨的突出代表,集中反映了特有的地域特色、民族特性和鮮活的文化創造力。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