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蕭山和余杭,歷史文化積淀深厚。8000年前,湘湖一帶出現了跨湖橋文化;5000年前,良渚冒出了文明曙光。
最近,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了《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蕭山篇》和《余杭篇》,梳理蕭山區、余杭區的歷史文化遺存,并分門別類提出保護想法。
這兩個規劃昨起在杭州市規劃局(文三路15號)一樓大廳公示,并在蕭山區城市規劃展示館(蕭山區永久路367號)、余杭區規劃分局(余杭人民大道650號)、杭州市規劃局網站(www.hzplanning.gov.cn)、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同時展出。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或者有空去規劃上推薦的古村古街逛逛,也算是雙休日出行的新思路。
坎山長街上保留著很多老店
《蕭山篇》規劃把蕭山歷史文化遺存,分成8個方面:蕭山城區整體層次上的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歷史文化名鎮(街區)保護、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鄉土建筑保護、遺產類建筑保護、古樹名木古井古埠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其中歷史街區推薦7處,分別為衙前歷史街區、坎山長街、安瀾路、黨山路、里湖弄、赭山塘下街、臨浦山陰直街、義橋街、河上長春社區。
以坎山長街來說。這條老街位于坎山鎮,是蕭山區最長的古街,大概2500米長,南自北海塘,北至跨北塘河的振華橋。
古街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其中中、下街店面集中最為熱鬧。
長街形成于清朝中葉,清末最繁華。后來因集市轉移,古街慢慢冷落,但現在仍保留著清代建筑風貌,多巷弄、臺門,沿街多為一層或二層磚木結構的店面屋。許多古老的或已消失的“老行當”,像打鐵店、竹木器店、南貨店、剃頭店、彈棉花店、蠟燭店等,都可以在這找到。
朱熹世孫曾住朱家壇村
規劃中提到的蕭山14處歷史文化名村,除了之前已列入的歡潭村外,新推薦13處:朱家壇村、長巷村船塢下、戴村村、凌橋村、馬谷村、八都村、麥園村、沈家渡村、水閣村、管村、樓英村、雪環村、佳山塢村。
其中朱家壇村位于新塘街道,現有一處市級文保單位——朱鳳標故居,周邊還有幾處民國時期民居建筑,共同形成一個具有清末民初歷史風貌的建筑群空間。
朱鳳標(1799—1837),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第20世孫,歷任清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工、刑、戶、兵、吏五部尚書,有“蕭山相國”之稱。
10米高臺“翻九樓”
蕭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頭一個需要保護的就是“翻九樓”。
表演者要在由9張八仙桌疊起來的10米高臺上表演各種驚險動作。這項民間技藝曾在江南一帶廣泛流傳,尤其以蕭山的所前、浦陽兩鎮最盛。不過在蕭山只有一位傳承人了。
中央電視臺的《百科探秘》還對“翻九樓”做過半個多小時的報道。
余杭區新推薦5個街區為歷史文化街區
在第四次文物普查中,余杭共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651處。
本次《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余杭篇》推薦5個街區為歷史文化街區,分別為:水北街、太史第弄、市南街、倉前老街、通濟街。
其中市南街要恢復傳統商業與居住結合的水上街市,所以打算沿著現有市新街挖河。老底子,市新街這里就有一條河,兩邊都是商鋪和住宅,非常繁榮。
歷史文化名村,推薦的是九曲嶺上、高村和山溝溝村。
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雖然公示的圖板上沒有具體說明,但大致了解了一下,列入保護名錄的非常多,比如五常十八般武藝、余杭清水絲綿制作技藝、仁和高頭竹馬、余杭水鄉木船制造技藝、朱三劉二姐長篇敘事詩、衛家班皮影戲、竹馬舞、中泰竹笛制作技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