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短命造成巨大浪費 規劃更改頻繁成禍根
admin
2010-11-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是最大的資源節約。”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拆了建、建了拆,一個建筑一百年拆三次,這是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是最大的資源節約。”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拆了建、建了拆,一個建筑一百年拆三次,這是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那么,中國的建筑為什么這么短命?接受記者采訪的業界專家、學者分析認為,城市化進程過快、規劃更改頻繁、設計有缺陷以及質量不達標,都是造成中國短命建筑的主要原因。
短命建筑是巨大浪費
“中國建筑短命有客觀上的歷史原因。”顧云昌說,過去,中國在住房問題上欠賬較多,一開始政府考慮先把房子蓋起來,讓大家住進去,因此在設計標準、規劃標準上要求不高。現在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蓋的房子已經很難符合當前的居住需要。一方面,當時的建筑質量相對較差,房屋主體結構要求較低,建筑材料不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另一方面,房屋在功能設計上也有所欠缺。所以,很多舊房子都面臨被拆遷的命運。
與此同時,中國城市化進程很快,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城市中心地段的地價越來越高。從經濟角度來看,不管是政府還是開發商,買地擴張的成本過高,反而不如舊城改造拆了重建劃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產商告訴本報記者,拆舊城建新城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倚重的城市建設方式。這樣做,既可以改變舊的城市面貌,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政府土地財政收入。
顧云昌說,客觀地講,近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城市變化非常大,城市擴張,道路變寬,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處在大變動時期的中國建筑,本身壽命就不會太長。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建面積達20億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30年。
也正是在這個重復建設的過程中,我國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鋼材的同時,我們也生產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達4億噸,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到垃圾總量的30%—40%。短壽命與資源高消耗并存,已成為我國建筑產業的一大通病。
必須增強規劃嚴肅性
除了上述客觀原因外,中國建筑短命還有一個最大的主觀因素,就是規劃更改頻繁。
“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橡皮擦擦,最后能不能實施,全靠領導一句話。”
“中國的城市規劃總是跟著開發走,一屆領導一個想法。”上海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的規劃法律嚴肅性不夠,規劃仍然是領導說了算,且隨意性很大,這與現行的體制有很大關系,短期內很難得到改觀。
而且,“中國的城市規劃長遠考慮不足。”顧云昌說,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南方某市搞舊城改造,力度很大,速度要求快,將馬路拓寬之后,當地政府決定先在馬路兩邊蓋上兩三層高的小樓,這樣整個城市面貌就會變得統一好看。但現在看,這樣兩三層高的房子顯然密度太低,土地利用率不高,最后還得拆了重建。“這說明,我們的城市規劃沒有遠見性。”
“必須提高規劃的權威性,規劃修改、變更都應該通過立法來解決。”尹伯成認為,城市規劃應該獨立于政府行政命令之外,修改規劃必須通過人大審議、監督。同時,還應該建立問責制度。
顧云昌表示,過去,因為經濟發展需要,中國產生很多短命建筑,當前已經到了提倡“百年建筑”的時候。
在顧云昌看來,打造“百年建筑”,首先要有建筑經久耐用的理念,要用低碳技術、建綠色建筑、蓋百年住宅。其次,要在延長建筑壽命的同時,綜合考慮規劃、設計、使用和維護的節能問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