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安排134億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
admin
2010-10-19
來源:景觀中國網
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牧區牧業發展和牧民增收,國務院日前決定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中央財政每年為此安排資金134億元。近日,財政部和中央農辦、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牧區牧業發展和牧民增收,國務院日前決定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中央財政每年為此安排資金134億元。近日,財政部和中央農辦、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草原退化嚴重,牧民增收乏力
目前,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增收問題面臨嚴峻形勢。一是草原退化嚴重,可利用面積減少,生態功能弱化。目前,全國約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積達23億畝,產草量比20世紀80年代平均下降30%—50%,部分草場完全喪失生產能力。二是牧民就業渠道窄,生產生活成本高,收入積累緩慢。調查顯示,2008年全國264個牧業和半農半牧業縣,牧民人均純收入3714元,不到同期全國農民平均收入的80%。29%的牧業縣和33%的半農半牧業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三是草原保護投入不足,生產扶持力度弱,牧區發展可持續性不強。
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家在牧區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方面投入較多,但對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業生產的投入力度不足,惠牧的生產性補貼政策明顯少于惠農的政策。
畜產品供應不受影響
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基本思路是,在全國主要牧區可利用天然草場范圍內,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基本達到草畜平衡,促進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逐步實現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持續增收的雙贏目標。
從2011年開始,中央財政安排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134億元,在內蒙古、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云南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施禁牧補助。二是實施草畜平衡獎勵。三是落實對牧民的生產性補貼政策。四是安排獎勵資金。
有關負責人認為,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根本目的是保護草原生態環境,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牧民增收,不會對畜產品供應產生影響。因為實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不是簡單減少牲畜飼養量,而是要大力推行舍飼半舍飼圈養和劃區輪牧,提高牧區畜牧業生產水平,使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發展步入良性軌道。我國是世界上第一產肉大國,人均肉類占有量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綜合生產能力較強。從長遠看,實施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后,草場生產力將不斷提高,草原草場承載能力將日益增強,有利于促進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畜產品的有效供給。
地方要建立草畜平衡核查機制
為將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落到實處,把這一惠及廣大牧民的大事辦好,財政部、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組織實施工作。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時,也要突出和發揮牧民主體作用。要銜接好現有草原生態保護政策。將退牧還草飼料糧補助政策、西藏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政策并入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同時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加強責任追究;地方政府要將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納入政府和村組年度考核范圍,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健全禁牧管護機制: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草原監理和管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省(區)、地市、旗縣、鄉鎮和村上下聯動的管護網絡;將監理管護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完善草畜平衡核查機制:各級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要不斷完善草原載畜量標準和草畜平衡核定辦法,加強對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地方政府要建立草畜平衡核查機制,采取草畜平衡公示、牧民自行申報、旗縣政府抽查和社會監督舉報等多種措施。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