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鋼城的生態保衛戰
admin
2010-07-20
來源:景觀中國網
3年前,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占地約1.6萬平方公里的達茂旗牧區草場,因干旱和過度放牧,已經成為半荒漠地區。3年后,這里天然草的平均高度增至15厘米左右,產草量較以前提高了兩倍。持續3年的草原生態保衛戰,已取得了初步勝利,草原生態開始得到恢復。
3年前,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占地約1.6萬平方公里的達茂旗牧區草場,因干旱和過度放牧,已經成為半荒漠地區。
3年后,這里天然草的平均高度增至15厘米左右,產草量較以前提高了兩倍。
持續3年的草原生態保衛戰,已取得了初步勝利,草原生態開始得到恢復。
14億元投資恢復草原生態
幾年前,在包頭市28萬平方公里的地域內,以達茂旗為主的荒漠化草原占53%,草場沙化退化嚴重,全市的森林覆蓋率只有8.41%。
如果再這樣下去,“草原鋼城”將變成“荒漠鋼城”。
“不能讓草原生態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毀掉!”2007年,包頭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實施山北地區2400萬畝草原恢復治理、10萬畝大青山南坡綠化、76.5萬畝黃河濕地保護工程,構筑包頭市未來百年的生態屏障,打響了一場草原生態保衛戰。
政府在草原生態保衛戰中,擔當起了主要責任。
禁牧,是恢復草原生態的最好辦法。包頭市決定,對沙化退化的草原實施為期10年的圍封禁牧。在禁牧期間,政府除對禁牧草場實施每畝每年5元的補貼外,對牧民的教育、養老、醫療等也實施補貼。
3年來,包頭市已投入14.11億元用于牧區禁牧。政府還鼓勵農牧民種植牧草,新增多年生牧草36.45萬畝、一年生牧草26萬畝。2400萬畝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草場蓋度由禁牧前的28%提高到現在的42%,草原生態系統恢復機制基本形成。
禁牧,只是禁止放牧。而政府轉過來則引導牧民把放牧轉變為種草圈養。對牧民新建棚圈、青貯窖等實施補貼。目前,包頭市已全面實現舍飼圈養,肉羊存欄數從圍封禁牧前的186萬只,發展到現在的360萬只。
百億元投入保護黃河濕地
今年4月下旬,包頭市南海濕地大海湖發現遺鷗群,最高數量達5000只左右。“這是濕地保護給包頭人帶來的喜訊。”南海濕地公園的講解員小林說。
2007年10月,包頭市啟動了建市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百億元,實施黃河濕地保護工程。
工程規劃在黃河大堤北3公里的沿黃區域內,形成沿黃濕地保護帶、百米寬綠化帶、3公里風貌控制帶和170公里以堤代路的生態游覽走廊。目前,這一貫通包頭全境、路堤結合的沿黃生態游覽走廊正在緊張建設。
包頭市城邊的南海湖,是黃河濕地。2007年開始,包頭市不惜投入巨資,保護這塊濕地,清理了沿黃濕地磚廠,以及破壞濕地的違章建筑,清理濕地廢品、建筑垃圾,增加了濕地蓄水功能。
從63棵行道樹到國家森林城市的嬗變
包頭市市長呼爾查說,解放前,包頭還是一個人口不足8萬、僅有63株行道樹的小城。可如今,已成為國家級森林城市。
包頭市北部的大青山南麓,植被稀少。從2007年開始,包頭市投入5億元實施大青山南麓綠化工程。經過近3年的建設,大青山南坡綠化任務已全部完成。
賽汗塔拉城中草原地,是包頭市歷屆市委、市政府精心保護的最大的一塊城市綠地,園區南北長約4.1公里,東西寬約2.2公里,是一處嵌入城市中、獨具草原風情的自然生態景區。
2004年,包頭市委、市政府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確立為“十一五”生態建設重要奮斗目標之一。到目前,已累計投入12億元資金用于森林城市建設。
如今,包頭市已基本形成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花草為茵的城市森林體系,打造出“城區綠美相融、城郊森林環繞、城外綠色田園”的森林生態景觀。全市森林覆蓋面積已達400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67平方米。市內建好的15個大型開放式公園,37個1萬平方米以上的綠化廣場,120多個街頭景點和小游園,讓市民置身于森林中。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