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安藤忠雄在同濟大學進行了題為“世界都市上海”的演講
29日晚,日本建筑大師安藤忠雄題為“世界都市上海”的講演會在同濟大學舉行,3000人的大禮堂座無虛席,更有手拿站票的粉絲席地而坐。事實上,安藤忠雄近年來早已成為上海常客,和同濟相鄰的上海設計中心即將落成,而在上海嘉定的兩個項目——保利大劇院和建筑文化中心也都已開工動土。安藤在同濟的講演并不是第一次,然而,當這位69歲的建筑大師在講座現場朗誦起薩繆爾·厄爾曼的詩《青春》,并豪言“只要有目標就有青春,所以70歲也能有青春,我就是帶著青春和夢想在做建筑”之時,前所未有的旺盛人氣和充滿勵志色彩的大師奮斗史仍然讓這個夏夜鐫刻上了“青春”和“夢想”之名。
半山半島美術館和演藝中心的手繪設計圖
海南半山半島美術館
在講演會之前,安藤忠雄發布了在中國的最新項目,位于海南鹿回頭島上的半山半島美術館和演藝中心。這兩座一圓一方的建筑將通過一條海上連廊相連接,連廊下是被海水覆蓋的人工水庭,停車庫將被隱藏于水庭之下。
擁有拱形輪廓、浮于海上的美術館則被安藤賦予了“世界之門”的意象,“圓形是最簡單的幾何圖形,但是通過電腦設計卻能夠在其中產生有趣的空間。”從效果圖上可以看到,這個圓形建筑的中心被不規則地扭曲鏤空,從而產生一座拱形的“門”。而這一實際上將被用作廣場空間的“門”洞空間將賦予兩座建筑對話的可能,“從這個空間看方形的演藝中心,將會產生神奇的感覺。而從演藝中心看美術館,每天不同時刻不同位置的太陽光線將隨著海平面反射到建筑上,像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安藤忠雄說。
“業主提出的要求是要建造一座超越悉尼歌劇院的建筑,悉尼歌劇院造了10年,而這個項目只有3年時間,所以對我是個挑戰。”安藤并不諱言項目的難度,“我也歡迎中國、日本和歐洲的技術員來挑戰這一從未有過的結構。”
事實上,安藤在中國的項目尺度有大有小,面對的業主要求卻往往是“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來看”,對此,在講演會現場,安藤這樣解釋自己近年來在中國創作的動機,“經濟發展的高潮從英國轉移到美國,現在來到了中國。和帶著夢想到上海和北京來實現的年輕人一樣,我也帶著建筑師的夢想來到中國,要創造獨一無二的建筑。”而對于世博會中國館和自己作品的相似引發的質疑,安藤在講演會上也作出了自己的回應:“有人說中國館和我之前的作品很像,我并不這么認為。我很欽佩中國館的設計者,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只是切入點比較接近。”
建筑是景觀,也是思想
在講演現場,安藤出示的第一張照片并非自己的作品,而是1955年,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朗香教堂落成后吸引的密密麻麻的人流,“就是這張照片點燃了我當建筑師的夢想,能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這樣的工作就是建筑。”安藤說。
從來沒有接受正規的建筑教育,安藤忠雄的建筑學習以數學之美和工匠之藝作為切入點,而在決定“走自己的路,自己學習建筑”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費十個月的時間環游世界,從歐洲到南非又回到亞洲。在講演會現場,四十年后這位建筑大師仍然對這場旅行津津樂道,從萬神殿、希臘神廟、赤道風情到巴黎的城市改造和紐約的中央公園,“這場旅行讓我看到世界如此之大,人們在地球各地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狀態;它讓我明白,建筑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思想,是數學、歷史和技巧的融合。”
安藤坦言在自己的建筑生涯中,很多項目都不是被委托的,而是自己爭取來的。曾經一度練過拳擊并躋身專業拳擊賽的他在現場反復強調“夢想”和“目標”的重要性,“對于我來講,只做委托設計,而不擴大設計范圍是沒有意思的。”于是,他做完大阪的三得利美術館,就覬覦大阪海岸邊的景觀設計,在眾多政府部門間游說而得以如愿;完成了阪神的山坡上的集體住宅項目,就看旁邊阪神制鐵所有的一般公寓樓不順眼,主動上門設計但被拒絕。“幸運的是,或許我不該說幸運,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他們重新想到了我的設計,我最后還是做成了。”安藤的得意帶著一股子執拗,“有目標,就要投球,球不投出去是沒意義的,投球就有希望,哪怕是1%的希望。”
安藤最近給自己的執拗找到了新的暴發點,那就是環境保護。在東京灣附近的“海上森林”項目找到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和U2主唱Bono作為推廣人,“我希望把這個計劃搞得越大越好,這種樹苗3年后就能長到3米,我們希望籌得50萬日元,現在已經有43萬日元了。”他希望把東京的地面都變成綠色,軌道的斜面更多地種植綠化,把電線桿都埋到地下,“在東京,現在已經有一半的電線桿完成了這個目標。我認為,建筑師對于環保肩負重要使命。”安藤說。
一場純粹與膜拜的悖論
這是一個缺乏偶像的時代。在進入同濟大禮堂匯入3000多人的朝拜人流之時,我的腦子里突然閃過這樣一句話。不是因為安藤忠雄不應該被崇拜,他當然值得;而是當意識到一貫低調,事務所至今也不設公關、宣傳部門的建筑大師安藤忠雄卻擁有著堪比明星的人氣之時,會讓人不免感到意外。
3000個座位,所有的票子在開場前已經被銷售一空,為了滿足不斷涌現的粉絲,主辦方不得不讓人進來站立聽講。更有廈門大學、揚州大學的同學包車前來一睹大師真容。散場時,走在人流中,聽到最多的不是對于建筑的討論,而是對大師個性、奮斗史和勵志話語的熱烈反響。在這個時刻,或許建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師,是安藤忠雄,是每個人在青春時期所要面臨的偶像饑渴癥。
面對這樣的熱情,安藤忠雄并不遮掩自己的疑惑,在新項目新聞發布會上,當齊刷刷的閃光燈一起亮起,這位瘦削的老人坦言:“在日本,不會有那么多人來。”但大師仍然是高興的,“我本來以為自己的項目(半山半島美術館)會有很多人反對,因為花費龐大,但原來還是有很多人支持。”當然,這或許是一場善意的誤會。在講演會上,或許因為壓根不知道還有站票這回事,他熱切地張羅著讓站立著的同學坐下,因為講演會很長。
那么,到底安藤帶給我們什么?
當然,他的建筑,尤其是那些小的、美妙的教堂曾經帶給每一個看過它們的人以靜謐和震撼,哪怕只是看圖。還有,或許也因為安藤剽悍的個人奮斗史,帶著夢想、在體制之外開始發力,并且終于成功,這是個多么勵志的故事,又承載著多少青春的激情和夢想。
最后,可能正是因為安藤身上那種罕見的純粹——他的事務所到如今也并不龐大,專注建筑;這個執拗的老人即使對業主也往往有著軍閥般說一不二的堅持;對于媒體的采訪,謝絕更是常態。天才的作品、剽悍的奮斗、純粹的姿態,或許正是這一切在國內建筑界甚至是文藝界的稀缺,讓這場講演會有了普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