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低碳城市建設國際論壇”現場
莫特麥克唐納(上海)綠色建筑發展總監Paul lengthorn主講“低碳城市的實現”
28日上午,第五屆中國(廈門)國際建筑節能博覽會“低碳城市建設國際論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次論壇主要圍繞“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未來城市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城市的實現”、“建材領域如何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示范城市的基本要素與模式”、“低碳建筑中的技術措施”等議題進行交流探討。
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主任、住建部建筑節能中心主任楊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謝鵬飛;莫特麥克唐納(上海)綠色建筑發展總監、成信集團綠色建筑規劃總監Paul lengthorn;中國建筑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姚燕;中國建筑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助理蔣洋;Chora國際能源環境事務所Raoul Bunschoten;英國標赫(Buro Hppold)工程顧問公司Greg collins等領導與嘉賓受邀出席。
楊榕在致辭中指出,于2009年9月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使低碳成為全球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所提出的低碳經濟、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帶來當今世界的產業、經濟、科技、生活方式的變革,低碳城市建設已成為許多國家、城市及地區研究、探索、追求的目標。雖然低碳城市尚未在社會各界形成公認的清晰概念。但楊榕認為,可以在比較的維度上,通過低污染、低消耗、高能效、高效益的綠色技術產品管理體系的全面應用,使城市的總體碳排放指標和單位碳排放指標在比較的過程中都能達到既定目標。他建議本次論壇,能夠積極研究系統的低碳城市的理論體系,系統、科學、簡明的低碳城市的指標體系,低碳技術、低碳產品、低碳工程解決方案,以及不同尺度的低碳城市發展途徑。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謝鵬飛在題為“綠色、低碳、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的主題演講中認為,以2035年為節點,比較中國城市發展規劃的三種方案:低碳方案、優化方案及基準方案,從預計實施將會產生的影響中比較得出,中國只有采取低碳方案才能實現減排目標的結論。
Paul lengthorn以阿布扎比MASDAR零低碳項目和天津生態城為例,介紹了一個城市如何進行低碳建設發展,平衡經濟發展和低碳目標;并引入橄欖型的碳排放理論和低碳城市建設發展模型,通過計算機三維模擬通風系統、人員流通系統、交通系統等模型。他提到,莫特麥克唐納公司已經接觸了廈門集美新城的低碳規劃,希望能為廈門低碳城市建設提供支持與服務。
在“面向未來的低碳建筑材料”的演講中,中國建筑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助理蔣洋以水泥節能、新型節能房屋建筑、住宅工廠化、木制結構用料、中空低輻射玻璃等新型低碳建筑材料為例,詳盡介紹了低碳建筑材料的特色及優勢。他指出,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所依靠的最重要方面就是建筑節能;運用這些低碳建筑材料,將能夠減少50%左右的污染。
中國建筑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助理蔣洋主講“建材領域如何發展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