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最近歐美和日本等一些國家的城市里興起了一股“樓頂農場”運動。樓頂農場不僅滿足了城市居民吃到新鮮蔬菜的愿望,還能讓建筑冬暖夏涼,保護建筑不受損傷,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環境。這一有益于城市生活的潮流受到了政府的政策鼓勵,城市居民們也樂意重溫農業時代種瓜種菜的樂趣。
卡勒姆·圣丹斯家住倫敦東部。幾個星期以前,他家陽臺還是一個小型種植園。為了看看狹小的陽臺到底有多高產量,他在所有的花盆里都種上了芝麻菜、生菜、胡蘿卜、紅花菜豆和土豆藤,并將種植過程記錄在博客上。
如今圣丹斯的陽臺種植園已經廢棄了,因為他家搬到了倫敦西部。不過,很多像圣丹斯一樣的城市農民已經開始四處搜羅能種菜的地方。
就在大多數人還以為城市農場只能位于郊區時,有些人已經發現了更多潛在有價值的土地。它們位于城市上方的公寓樓、辦公樓和工廠的樓頂。全世界的城市面積都在大范圍擴張,對新鮮的本地食品的需求也在日益高漲。很多城市管理者漸漸放松了對城市農場的限制。人們把城市農場視為一種新的食物來源,而不僅僅是城市居民的興趣愛好和考察公寓綠色與否的指標。
官方鼓勵
在英國,熱衷于種菜的再也不只是園藝師,很多普通市民也加入進來。在發展中國家,城市居民在空地上種植莊稼,并以此作為收入的一個來源。在阿根廷第三大城市羅薩里奧,蚯蚓飼養業能為周邊地區提供有機肥料(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培育地力,還能處理城市有機垃圾,化廢為肥)。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城市農業是一項重要的非正式經濟收入來源,大約35%的家庭在自家花園或廢棄土地上種植莊稼。
甚至在美國很多城市,比如紐約、洛杉磯和西雅圖等都已展開了城市農場項目。舊金山市市長提議社區居民在城市空地上種菜。在紐約州,一個名叫BK Farmyards 的農場在該州各城市建立起網絡,利用城市居民的空置后院種植糧食。提供空地的家庭能以較低的價格享用該農場種植的蔬果。但最具備天時地利條件的當屬底特律,這里土地價格便宜,空置率高,受汽車業不景氣影響的城市居民極度渴望新的工作。Hantz 農場計劃在底特律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農場。
英國建筑和建設環境委員會公共空間部的負責人薩拉·葛芬塔說:“城市里有很多屋頂平臺,可我們往往看不見它們的價值。建筑師在設計時常常忽略一些園藝愛好者可能會用到的地方。”
“我們還在設計沒有陽臺的公寓,如果能給人們哪怕一點點室外空間,他們也能種很多莊稼。所以說,在建筑設計方面還有很多優勢沒有被人們意識到。”另外,屋頂和屋側臺階也缺少灌溉設備。
盡管“城市變農田”的計劃難以實現,但環境政策發生了一點松動。在英國,受低碳政策的影響,市政部門開始考慮推動屋頂花園這一形式。在紐約這樣的城市,如果房屋所有人在屋頂種植綠色植物,會有一定的免稅獎勵。
專門提供樓頂綠化技術支持的紐約“光明農業系統”咨詢公司的生態設計師扎克·亞當斯說:“大氣候轉好了,城市對莊稼種植的政策有了轉變。”位于紐約的屋頂農場建設公司“古蒂格林”的創辦人麗薩·古蒂說:“我們的生意很好。”一開始,她和丈夫在位于曼哈頓的公寓樓頂開辟了一個小農場,原本只想種一些經常要吃到的蔬菜,但很快全世界都開始談論本地食物運動。
形態多樣
城市菜園有大有小。卡勒姆·圣丹斯的陽臺總面積只有幾平方米,而古蒂女士在布魯克林的農場卻達到600 平方米,是當地餐廳和商店的果蔬供應商之一。屋頂種植技術也相當多樣,把陽臺當種植園的主人可能只需要水壺和花盆,而大點的屋頂農場可能需要大面積土壤。古蒂女士說,她在曼哈頓的屋頂農場用了大約50 噸土壤。
在開辟屋頂農場之前,主人要考慮比地面農場多得多的問題:屋頂結構能否承受8 英寸高的土壤。古蒂女士說: “一片極小的面積對土壤的需求也很高。”她建議開辟屋頂農場之前先給屋頂升級,幫助延長屋頂壽命。為了預防灌溉引發的問題,可以給屋頂裝上精密的密閉性檢查設備,這樣就能為后期減少很多成本。
除了土壤栽培,屋頂農業也常用水培法,這是一種可以不用土壤的種植技術。采取這項技術的除了前文提到的光明農場,還有專門在城市屋頂大規模種植水培植物的公司“天空蔬菜”。
天空蔬菜公司的主席鮑勃·法爾蒙說,水培法是一種對環境有益的手法,“我們可以用比土壤栽培少5%的水量,種植出比土壤栽培高20 倍的產量。”可是,以土壤為基礎的種植技術在屋頂上使用時效果更好,“土壤能保持水分,你可以蓄積雨水,而不必擔心過分浪費自來水。我們用比平地上少很多的土壤種出蔬菜,這樣做有很大的益處,特別是當你很擔心屋頂承重的時候。”城市農場同樣也可以采取高科技。
目前看來,由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迪克森·戴波米亞提出的“高樓農場”變為現實并非沒有可能。迪克森·戴波米亞教授認為,未來人們可以在城市建立高層都市農場,種植新鮮健康的食品,養殖各種魚類和家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他所說的高樓農場,是一種沒有污染、沒有寄生蟲和各種危險細菌的可控環境,可以常年生產農作物、家禽和各種魚類。他估計,只要150 座58 層的高樓農場,就能供應紐約一年的蔬菜所需。這些高樓農場應該建立在城里或近郊,這樣農作物可以直接利用來自城市的有機垃圾和不含化學物質的生活廢水,又能節省農作物貯藏和運輸的程序。城市居民可以直接吃到新鮮食物。
據估計,高樓農場的造價不菲,建造一座簡單小型的高樓農場大概需要2億美元。但隨著農地越來越少,高樓農場將會受到日本、冰島和迪拜的青睞。目前,紐約的幾家公司( 包括IBM 在內)對“高層都市農場”這一概念表示出了很大興趣。戴波米亞更是樂觀地預測,10 年之內將會出現第一家這樣的農場。
城市農民最酷
給屋頂披上綠色外衣,等于給建筑蓋上了一層防護隔熱襯墊,讓建筑不會因為熱脹冷縮而易于開裂。屋頂農場還在其他很多方面造福環境。它們像巨大的海綿,能蓄積暴雨。它們還是一個隔熱層,讓房子冬暖夏涼,從而減少空調的使用。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市儲存了較多的熱量,并向四周和大氣輻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市氣溫高于郊區氣溫的“熱島效應”。大面積的“空中花園”無疑能降低城市溫度,減輕熱島效應。
除了有益于環境,經濟效益也是城市居民熱衷開辟城市農場的重要原因。和所有的屋頂花園一樣,寬闊的空間和視野能夠增加房產的價值。“在倫敦市中心,有良好室外空間的房子,價格要比沒有室外空間的房子貴很多。購房者愿意為可以利用的室外空間支付更高的價格,而且室外面積越大越好。在有些案例中,室外面積占到房屋總面積的15%-20%。” 一位倫敦房地產中介說。
對新興的“屋頂農夫”來說,最大的興奮之處還是能親手種菜。每個星期天,古蒂女士位于布魯克林的農場會來75 個志愿者,輪流干活。“人們真的是對此有興趣——5 年前,最酷的事情是做銀行家,但是現在最酷的事是做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