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描繪建筑設計前景 思想房屋或成真
admin
2010-05-26
來源:景觀中國網
“完美的房子”并不只存在于夢境中,而是即將實現的目標。不信的話,請到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法國羅納-阿爾卑斯館看個究竟:羅-阿大區目前正在規劃籌建“多極城市”,人們很快將住進這樣的房屋。規劃中,城市按照功能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的人口密度中等——規劃師說,眾多城市發展的經驗證明,真正優良的城市設計,人口不能過于密集于一個或幾個區塊,而應均勻分布在城市各處。
完美之屋并非僅存于夢境
“我”所住的房子能滿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
大樓的底層都是商店、超市,賣水果、蔬菜、書報,能理發,能修鞋,還能幫“我”的寵物洗澡;二樓是“我”的公司所在,這樣早上能睡到自然醒,中午能回家打個盹;三樓是公共信息區,“我”在那里上網,搜索一切信息。樓里還有酒吧、健身房,和許多文化娛樂場所。
生活和工作足不出“樓”,非常便捷。
“我”的房子還很聰明。它有自動感知室內溫度、濕度、光線和聲音的能力:太曬的時候,陽臺上的竹簾支起,幫“我”抵擋陽光;外邊聲音太吵,窗戶能自動關閉隔音;屋內太熱或者太冷時,氣流交換系統能調節出最舒服的溫度。
住在這樣的房子里,生活很愜意。
這房子還很“健康”。裝修時,吊頂、地板、墻體,所有材料都是可回收利用的。每間公寓排出的空氣都先被送到樓頂的綠化區,請植物的根“幫忙”留住污染物,空氣達到清潔標準后,再進入通風循環系統內。
住進如此房子,生活很安全。
“我”的房子里居然還能種菜。設計師把陽臺巧妙利用,在里面安裝了自動噴灑系統,這樣我能自己種愛吃的蔬菜,盡管“產量”很有限,但生活因此添了野趣。
如此“完美的房子”并不只存在于夢境中,而是即將實現的目標。不信的話,請到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法國羅納-阿爾卑斯館看個究竟:羅-阿大區目前正在規劃籌建“多極城市”,人們很快將住進這樣的房屋。規劃中,城市按照功能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的人口密度中等——規劃師說,眾多城市發展的經驗證明,真正優良的城市設計,人口不能過于密集于一個或幾個區塊,而應均勻分布在城市各處。
“中密度社區”里的樓房都是多功能的,以多層為主,附加幾棟帶有商務功能的高層;樓與樓之間設計有連接多個樓層的通道,讓人們隨意走動,人與人的關系隨之密切。
建筑當避免造成人的孤獨感
明天,我們住什么樣的房子?
除了此前關注的漂亮、節能、安全和滿足懷舊感,更重要的問題是,未來的房子能否滿足城市人的需求,讓住在里面的人快樂、幸福。心理學家說,“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標其實很簡單:住處與工作地點的距離越近越幸福,社區居民的經濟水平越平等越幸福,人與人的關系越密切越幸福。”
在本屆世博會上,許多國家的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正在努力接近這個“生活幸福”標準。除了法國羅-阿大區,德國館內也有一番演繹。他們認為,居民建筑應該兼具多種社會功能
在居民樓里,有幾套房間屬于每戶人家。它們有的供老年人康復鍛煉、有的能托寄雙職工家庭的孩子、有的能讀書……大部分家庭期望得到的幫助,這些房屋都能給予積極回應。
弗萊堡人精確計算后說:“建筑之間的距離最好保持在19米,這樣既有私人空間,又不會造成城市人的孤獨感。”
建筑要讓人幸福,還應該兼顧當地城市特色。
芬蘭人說:“未來的建筑里最不能缺少當地的生活傳統要素。”芬蘭的一項生活傳統是蒸桑拿,所以許多芬蘭人家的屋子,都給桑拿房留出空間。在上海世博會芬蘭館3樓,有一個世博園里獨一無二的桑拿浴室,是2009年度芬蘭桑拿房設計賽的冠軍作品。
聰慧的房子才能讓人溫暖
房子是冰冷的,只有里面住了人才有溫度;人是孤獨的,聰慧的房子能讓心感到溫暖。在設計未來建筑的時候,規劃者、設計者應該學會首先聆聽“心”的聲音。
上海是一個老齡化城市,于是在滬上生態之家,設計師為老人特別設計了房間,其中有一個機器人管家,既能充當輪椅又能端茶送水;而墻壁上有觸摸式呼叫系統,老人一旦發生意外,可以緊急呼救。
明天,我們需要與房子保持美妙的互動關系。幫助市民盡早住進人性化的生態之家,應該是規劃者、建筑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莫天偉說:“上海曾經是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各個區的發展重點有特色,社區、建筑也形成了獨有的特色。”弄堂是為補償房屋空間擁擠而出現的,人們在狹窄的弄堂里近距離接觸、交流,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
可隨著社區、樓房的改變,上海城市的一大特色隨著弄堂消失而消失,隨著樓間距的增大而淡化。德國館的案例說:“我們不需要房子外觀太漂亮,只要能滿足居住者的需求就可以。”
學會聆聽,未來的建筑才能擁有比外觀、裝飾和硬件設備更重要的東西。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