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式移民”揭示偽城市化進程
admin
2010-05-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學術顧問鄒德慈在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中指出,中國每年1億多進城打工的農民,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鐘擺式移民”。中國大量農民工長期不能融入城市,成為真正的城市人口,這是中國城鎮(zhèn)化“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農民工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卻仍然印上“農民”兩字。大量農民工長期不能融入城市,他們只能奔波于城鄉(xiāng)之間,流動于各個城市,成為無數的“鐘擺”和“候鳥”。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學術顧問鄒德慈在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中指出,中國每年1億多進城打工的農民,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鐘擺式移民”。中國大量農民工長期不能融入城市,成為真正的城市人口,這是中國城鎮(zhèn)化“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農民工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卻仍然印上“農民”兩字。大量農民工長期不能融入城市,他們只能奔波于城鄉(xiāng)之間,流動于各個城市,成為無數的“鐘擺”和“候鳥”。
如果對這樣的場景沒有現場感,不妨聯(lián)想一下每年春運的壯觀:規(guī)模巨大的候鳥式的農民工如螞蟻一般涌向火車站回家過年。但是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更大程度上應歸咎于制度性歧視。城市化進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空虛和偽善的。
所謂城市化,簡單點說就是農村勞動力和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但現實情況是城市化往往僅僅表現在城市本身的現代化、建筑化和社會資源地區(qū)性的高度集中和壟斷,以大量流動人口的存在來替代城市化。
現實中并不是農民工不愿意融入城市,而是城市一而再再而三排斥他們,或是將農民工對城市的沖擊想像得很可怕,或是在戶籍門檻上定下過多的限制。農民工只不過是城市化的工具,而不是直接受益者。這是個極端自私的、似乎只屬于城市居民的城市化進程。
首當其沖的是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戶籍制度。戶籍,在一定程度上,隱喻的是一種身份符號,也是一個生活門檻。當然,戶籍制度改革的真正困難之處,在附著于該制度之上的種種福利與社會保障制度。有專家曾經提出,真正融入城市的過程,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這當中實現的渠道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另一個深層次因素,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中,往往都處在低端和次級層面上,生活費用因素決定了即使是在戶籍制度上解決了農民工進入城市的制度障礙,但他們也難以靠自己收入承擔城市中的生活費用。融入城市,無法回避,任重而道遠。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