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犧牲古跡遭質疑 7成人認為是追求政績惡果
admin
2010-05-12
來源:景觀中國網
為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墻,洱海情人湖被填建豪華別墅……近日中國青年報發表的一系列報道引發社會熱議,也讓更多人開始質疑:為了城市發展犧牲環境和歷史古跡的做法是否可取?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284人參加,其中“80后”占50.8%,“70后”占31.7%),72.2%的人認為,因城市經濟建設而犧牲環境或古建的做法,是官員追求政績的結果;67.4%的人表示,這種做法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為修公路拆毀唐代古城墻,洱海情人湖被填建豪華別墅……近日中國青年報發表的一系列報道引發社會熱議,也讓更多人開始質疑:為了城市發展犧牲環境和歷史古跡的做法是否可取?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284人參加,其中“80后”占50.8%,“70后”占31.7%),72.2%的人認為,因城市經濟建設而犧牲環境或古建的做法,是官員追求政績的結果;67.4%的人表示,這種做法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93.4%的人認為歷史古建筑有保存價值
“這兩條新聞竟發生在著名旅游城市,讓我十分驚訝,這不是在破壞自己的寶貴資源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一學生高敬說,“古建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見證,拆除古建,無疑是在抹去城市的記憶。”
近年來,歷史建筑保護和城市建設之間的較量越發激烈。僅以京城名人故居為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京城名人故居中已被拆除的比例高達1/3,其中包括部分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普查項目。
高敬說,如今很多國家的人都像保護自己生命一樣愛護本國歷史文化古跡。比如在意大利,人們不但保護紀念性建筑物,還會對一般建筑及建筑周邊環境加以保護,甚至對部分城市、村莊進行整體性保護,連廢墟和建筑附近的幾塊殘石也不放過。“因為這些都象征著他們國家的歷史和藝術造詣。我們也應為子孫后代留下我們的寶貴遺產。”
本次調查顯示,93.4%的人認為歷史古建筑有保存價值,其中56.2%的人認為“價值巨大”。
對于為了城市經濟建設而犧牲環境或歷史古建筑的做法,67.4%的人認為“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47.4%的人表示,這樣做會讓城市宜居性打折扣;20.3%的人認為,這一做法只能在短期內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保護和修復具有生態意義和文化價值的景觀,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景觀不應視為城市發展的障礙,事實上它們也不會成為障礙。”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占錄認為,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城市基礎設施可以相得益彰。“從城市規劃角度來說,保留歷史古建,就是保護一個城市的生命和未來。”
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吳橋則認為,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歷史古跡的保護之間會存在一些矛盾,要保護就只能不動它。只要動了,多多少少會有損壞。“但這些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吳橋指出,法國巴黎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巴黎也曾大力開展市政建設,可后來發現,市政建設對環境和古跡的破壞太大。于是他們決定,保留舊城,另辟新城。”
吳橋說,城市想朝著現代化的方向高速發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另辟新城”。在舊城上進行改造,既不利于環境和歷史古跡的保護,也不利于市民的日常生活。
72.2%的人認為因城市建設犧牲環境或古建是官員追求政績的惡果
本次調查中,93.8%的人表示,愿意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保留完整的歷史古建筑,其中65.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
同時,57.2%的人認為,一座城市歷史古建筑的命運,應該由當地居民來決定;20.9%的人表示應由“國家相關部門”決定;選擇“城市規劃部門”和“地方行政官員”的人分別占14.4%和5.8%。
高敬認為,在歷史建筑保護與城市建設發生沖突時,相關部門應該做到集思廣益,比如開展學術討論或聽證會,更多地聽取專家學者和當地市民的意見。
本次調查顯示,72.2%的人認為,因城市經濟建設而犧牲環境或古建筑的做法,是官員追求政績的結果。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鐘斌(化名)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普遍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和古建價值的認識程度,還要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如果保護一座歷史古建,和招商引資獲得的政績是一樣的,我相信,我們的地方政府會更愿意保護古建。”
張占錄則表示,如果法律法規賦予環境和文物管理部門的職能能夠得到充分行使,類似云南大理的事件也不會發生。“但首先,要讓相關部門參與到城市規劃的決策過程中,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同時還要讓公眾參與其中,起到監督作用。這樣,才不會造成城市建設中的相關規劃缺位。”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