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利益沖突致城市舊城文化保護舉步維艱
admin
2010-05-10
來源:景觀中國網
“胡同、文物、古橋、水系……這些‘人文北京’的代表性要素正面臨險境,多方利益沖突致使北京的舊城文化保護舉步維艱,這已經成為北京邁向世界城市的瓶頸,亟待解決。”在日前舉行的“‘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長楊維富大聲疾呼。 據楊維富介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對北京進行為期3年的調研結果顯示,除零星的景點外,北京城區的古城墻已消失殆盡;僅2006年一年,胡同名稱就被注銷100多個;目前,在二環路以內62.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原有古建筑(含水系)留存不到20%,而
“胡同、文物、古橋、水系……這些‘人文北京’的代表性要素正面臨險境,多方利益沖突致使北京的舊城文化保護舉步維艱,這已經成為北京邁向世界城市的瓶頸,亟待解決。”在日前舉行的“‘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長楊維富大聲疾呼。
據楊維富介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對北京進行為期3年的調研結果顯示,除零星的景點外,北京城區的古城墻已消失殆盡;僅2006年一年,胡同名稱就被注銷100多個;目前,在二環路以內62.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原有古建筑(含水系)留存不到20%,而且基本無法挽回……
胡同、文物、古橋、水系等諸多文化遺產是古都北京的代表性元素,更是北京成為世界城市的特有標志。楊維富說:“它們多位于老城區內,在城市的飛速發展中,我們尚未探索出在危舊房改造中實現舊城文化保護的成功模式,不少文化遺產瀕臨消亡。”
楊維富及其課題組分析認為,居民、政府、開發商等都與舊城文化保護有關,但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都會遭遇很多現實困難:由于歷史原因,四合院居民由原先一院一戶變為現在的一院七八戶,再加上90%的房屋都屬公房,住戶無產權,也就沒有足夠的意識和責任保護文化遺產;開發商由于要繳納土地出讓金,為降低成本而采用“大拆大建”的招數,使很多文物古跡毀于一旦;部分地方政府的“唯GDP”觀,使城市發展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并未意識到舊城文化保護絕不能以房地產開發的模式同步進行。
“舊城文化保護包含了多方利益沖突,絕不僅是一個建筑規劃、房地產開發的概念,而是多部門交叉的現實課題。”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教授認為,可以借鑒國際上的經驗和教訓。
“歷史上,一些西方國家以開發商為主導的大規模舊城改造,割斷了城市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價值。”金元浦認為,政府可攜手民間文化保護組織等社會力量,通過制訂規劃、建立政策體系、投入相應財政資金、實施區劃獎勵與開發權轉移制度等措施,代表公共利益實現文化遺產保護。
楊維富認為,在危舊房改造中,應建立可操作的條例或法規,明確保護區域、保護標準、保護資金來源以及政策激勵措施等條款,使各級政府及其他相關主體承擔舊城文化保護的責任和義務。
“舊城文化保護是一項高技術性的系統工程,需要依靠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專家學者。”陳維富說,“可以考慮成立由建筑、文物保護、城市規劃、歷史研究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古都風貌保護審議會’,賦予其在確定保護對象(區域及建筑單體)、保護方式等方面的權威地位,來保障舊城文化保護在科學和理性的指導下進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