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坐落在井陘礦區、二十世紀初期伴隨著正豐礦應運而生的“段家樓”,是目前華北地區保存比較完好、規模最大的歐式建筑群體,也是西洋建筑與中國古典建筑完美結合的建筑藝術珍品。它歷經百年滄桑,見證了波瀾壯闊的工人革命斗爭、民族工業的興衰以及為新中國創建所做出的奉獻。如今,有關方面已經對其進行了部分搶救性發掘,歷史的塵埃漸被拂去,“段家樓”展露出了昔日的瑰麗容顏,吸引著人們贊嘆的目光。同時,如何進一步保護開發這一珍貴的工業遺產也亟待引起更多關注。
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
步入段家樓,一股濃郁的西洋韻味便撲面而來,極具西洋風格的鐵藝大門雖然銹跡斑斑,但仍開合自如,它就像一扇歷史的大門,向世人展示著正豐礦“段家樓”那一段崢嶸歲月。
段家樓群伴隨著正豐礦應運而生,正豐礦由時任北洋政府總理兼陸軍總長的段祺瑞及其家族創建,是近代中國十大礦廠之一。創建初期,正豐礦同外國資本抗爭,最終確立了自己民族工業的地位,是中國近代煤炭工業的歷史縮影。
段家樓群由段祺瑞及其家族于1913年投巨資興建,被譽為石家莊一帶規模最大的德式建筑群,包括總辦大樓、小姐樓、三座公子樓、德國工程師可里喀專用辦公大樓、小偏樓以及十座德式煤礦工程師院和高級職員住宅區。樓群南北兩側還有三棟日式住宅和一棟日本憲兵樓。原有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9000余平方米。目前,通過搶救性發掘,對總辦大樓、小姐樓、高級職員住宅區及部分地道、北斜井進行了維修,已經對外開放。
段家樓群是集亭、臺、樓、閣、花壇、80米長的葡萄架長廊、草坪為一體的園林式建筑,整個建筑群掩映在參天古柏中。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設計科學合理,規模宏大氣派,結構奇特巧妙,做工精美細膩,木雕石雕栩栩如生,技術精湛,具有很高的建筑科學藝術和人文歷史價值,深受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游客的贊譽。
最讓人驚嘆的是,“段家樓”地上是西洋建筑,地下有地道連通百年礦井。地道全長5556米,分別在段家時期、日偽時期和“文革”時期修建,大部分為磚巷,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地道分為上中下三層,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仿佛地下迷宮,被專家譽為“地下長城”。地道與百年礦井北斜井貫通,礦井內有全國罕見的井下老君堂和懸臂大鐵鉈,巷道內陳列著調度指揮、采挖、運輸、通風、機電等五大類設施、設備,令游客在游覽中,體驗正豐礦百年煤炭開采歷史。
據稱,當年段家為打造百年基業,不惜重金,請德國專家進行建筑設計,考慮到戰亂避難、機密、安全和物資儲藏等方面的需要,在建筑群體地下8至12米深處修建暗道,將總經理辦公大樓、公子樓、鳳山火車站、正豐礦廠區辦公大樓等主要建筑相連通。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幾次重大事件的發生,段氏家族就是借助地道,成功脫險。因保密要求非常嚴格,直到1969年,段家地道才被發現,有些暗道入口在1983年拆除舊建筑時才重見天日。走在地道里,涼風習習,清爽怡人,但是通風口設在哪里,至今還不為人知。
[NextPage]
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教材
“段家樓” 不僅是建筑史上的一個傳奇,更是一部鮮活的愛國主義教材。其建于1913年,歷經北洋軍閥時期、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后建設時期,跨度近百年,就像一本教課書生動地展現了時代的變遷。
當年,正豐礦的創建,客觀上推動了石家莊一帶近現代文明的進程。人們開始了解并掌握使用電燈、電話、火車、汽車、蒸汽絞車、機械提升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力,催生了一大批產業工人大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早在1926年就來到了正豐礦,1927年就建立了黨組織,成立了紅色工會,之后涌現了一大批紅色工人運動領袖和抗日鋤奸的戰斗英雄。
1947年4月17日,井陘、正豐兩礦解放后,成為晉察冀邊區的大后方,主要生產軍火,包括火箭炮、迫擊炮、手榴彈、子彈、炮彈等,維修各種炮械、槍械,有利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正豐礦電廠專供礦區天戶村的“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用電, “陜北新華廣播電臺”(1949年更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三大戰役”的捷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土地法大綱”頒布及“開國大典”的盛況傳播到全國及世界各地。
1947年春,我黨還在“段家樓”培訓南下干部,為我黨順利接收和管理大城市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
1948年春,黨中央進駐西柏坡。正豐礦黨組織決定,將四大卡車“段家樓”內的桌、椅、沙發、電話、浴盆、文件箱柜等作為戰利品,運送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供黨中央、毛主席使用,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1948年春,朱德總司令在聶榮臻司令員陪同下視察井陘、正豐兩礦,朱德總司令在正豐礦電廠全廠職工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當晚在“段家樓”下榻。
“段家樓”見證了這段為中國革命做出極大貢獻的歷史。她歷經百年風雨,其獨到的設計、合理的結構、嚴謹的施工仍然是當代人在建筑方面的榜樣。2001年,“段家樓”被河北省批準為省級文保單位,目前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和全國經典紅色景區。
歷史的塵埃這樣拂去
在“段家樓”,記者結識了喬秀亭和張延年,他們積極投身到“段家樓”的搶救性發掘中,寫了大量介紹文章,并且至今還在為段家樓呼吁奔波。
喬秀亭現為“段家樓”文物保護管理處主任。2001年,“段家樓”被命名為省級文保單位,讓他深刻認識到了文保工作的重要性,喬秀亭果斷辭去了井陘三礦黨政辦主任職務,于2005年4月開始了專職文物保護工作的漫長征程。
張延年是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前就投身到“段家樓”的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中,退休后即被三礦“段家樓”特聘為顧問,從此與喬秀亭成為一輛戰車上的“戰友”。
據介紹,當時,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尋找那些流失的文物。通過調查發現,段家文物流向了四個方向。一是1947年解放初期失散民間;二是1948年作為戰利品運送西柏坡;三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贈與正定縣府;四是隨著企業的擴大,一部分文物流向工礦企業。調查清楚文物流向后,他們立即制定了回收方案,迅速進行落實。
回收文物的困難是巨大的。首先難在沒有資金難以回收;其次難在工礦企業所占用的文物難以替換;三是西柏坡文物因各種因素無能力復制。其中最難的還是失散在民間的文物難以回收。為了打開文物回收的突破口,喬秀亭將家里珍藏的價值19萬元的段家木制冰箱,捐獻了出來。如今,木制冰箱與正豐礦百年老賬、黃楊木葡萄雕刻板、段家樓保險柜、涼亭石桌石凳一并成為“段家樓”五件珍貴文物。
進入二十一世紀,歷經近百年風雨,段家樓群已是滿目瘡痍,破壁殘墻,雨漏成災。雜草叢生的大樓院內,擁擠著上百間臨建、違建民用房屋,數十個地窖使院內地面開裂,直接威脅大樓根基,97戶居民300余人吃喝拉撒全在樓區內,整個樓區內顯得破敗不堪,擁擠雜亂。
“段家樓”搶救性保護工作刻不容緩。時值企業進入破產程序,申請立項修復和爭取修復資金十分困難。經過多次申請,礦領導硬是從業務招待費、辦公費、修車費及其它投入中擠出61萬元,投入段家樓群主要文物的保護工程。
之后,他們起草的《段家樓主要文物修復方案》在省文物局順利通過,并爭取到修復引導資金9萬元。
一個難題被解開了,新的難題又出現了——樓區內97戶居民的搬遷問題。又是歷時一年,經過反復做思想工作,居民們先后遷出樓區。
文物保護施工隊招標時,三個工程隊都因工程量大、工程費用低而退出招標。最后在喬秀亭的不懈努力下,一家工程隊以“賠錢也要幫助搶救段家樓”的善舉姿態,率領員工進駐“段家樓”。
經過15個月的修復,“段家樓”漸顯昔日華容:總辦大樓和小姐樓局部得到搶救性保護、段家餐廳落架復原、恢復了金銀湖及石橋、整治維修了葡萄架長廊、翻修了涼亭、鋪設了庭院甬路及硬化了大院、整治了三角地高級職員辦公區……
之后,各種“軟件”配套工作又緊鑼密鼓地進行,“段家樓”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人文底蘊逐漸浮出水面,一部鮮活的關于正豐礦的紅色史料也呈現在眾人面前。
工業遺產開發保護任重道遠
如今,段家樓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功實現了把歷史文化名片傳遞給社會,把歷史文化財富傳承給后世的目的。
許多慕名而來的人,被“段家樓”的風采迷倒。
河北省文史專家石玉新到段家樓參觀后驚嘆:“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在太行山深處,還隱藏著這么一處漂亮的西洋建筑群,她就像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楊貴妃,讓人一見鐘情,為之傾倒。她足以和山西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相媲美。若論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所涵蓋的政治、經濟、軍事、建筑、園林和近現代史話,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則是望塵莫及的。”
河北省旅游局局長王新勇視察段家樓后評價:“段家樓地上有西洋建筑,底下有地道長城,還連著廢棄礦井,可以搞立體觀光游,是河北省獨一份的旅游資源,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北京礦業大學校長、茍世榮先生給予更高評價:“正豐礦‘段家樓’乃近代工業圣地,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名勝。”
石家莊市文物局局長劉正軍在參觀了段家樓后,興奮異常,他認為將“段家樓”開發為景區,在我市保護工業遺產方面開了一個先河,石家莊在“一五”期間,留下了眾多工業遺產,這些工業遺產有過輝煌的歷史,現在也在改造中,“段家樓”的開發利用,可資借鑒。
但是,“段家樓”的開發保護工作遠沒有結束。看著陸陸續續走進“段家樓”參觀的人流,喬秀亭心里并不輕松:“段家樓”目前有文物的區域達260多畝地,現在開發的面積僅占總面積的十六分之一。“段家樓”目前非常需要宣傳,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關注“段家樓”;“段家樓”的進一步開發還需要更多的資金;目前,樓群內還有90多戶人家待遷;地下的廢舊礦井也急需修復,以推出體驗式觀光游……這些都需要資金,可錢從哪里來呢?
喬秀亭表示,發掘段家樓群是一個系統的大工程,要想大發展,沒有大手筆不行。而為了開發“段家樓”,企業在現狀不景氣的情況下,已經顯得“筋疲力盡”。因此,他們深切地感到,非常需要政府的扶持,最好是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進行招商引資,對“段家樓”合作開發。
他說,看著這么好的寶貝不為人知,不被關注,真是心急如焚。他真切地希望人們關注“段家樓”,幫助“段家樓”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