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武漢重型機械廠大門
由慈禧太后御批興建的華新水泥廠廠房(黃石)
一年來,武漢大學教授趙冰受省文物局委托,在全省各地進行工業遺產專項調查。22日他告訴記者,湖北省工業遺產資源相當豐富,但保存情況不容樂觀,土地開發正在使這些昔日輝煌的見證者遭遇空前的危機。
工業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遺產概念,它包括廠房廠址、機器設備、工業市鎮、運河等。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城市工業外遷步伐加快,留下不少工業遺產,如何評估并將其妥善保存、可持續利用,已成為文化遺產保護的迫切問題。2009年3月,我省啟動工業遺產專項調查,首次將工業遺產納入文物保護范疇,并開展大型搶救性文物發現和保護行動。
湖北是中國近現代工業的發祥地,也是近現代中國制造業的重要聚集區,洋務運動時期、民族工業發達時期、前蘇聯援建中國時期、三線建設時期,都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工業遺產。一年來,趙冰在武漢、黃石、荊州市沙市區、襄樊、鄂州等地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工業遺產正處于危機之中,隨著城市發展,房地產開發如火如荼,在利潤驅使下,工業遺產正在被開發商鯨吞蠶食。
“武漢地區工業遺產最為豐富,保護情況也最令人憂心。”趙冰說,“前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重點項目,有八九個在武漢,武鋼、武重、武鍋都在其中。十年前我就呼吁這些地方不能拆,但是現在,武鍋原址已經開發成房地產,武重原址支離破碎,剩下一個大門、幾棟老廠房零零星星地立在幾個樓盤之間。”
調查結果讓趙冰無可奈何:“武漢從前以工業聞名全國,現在已經很難看到當年的影子了。一個城市要被人認同,必須保留那些能夠體現城市特色的東西,而現在,這些東西正在一天天流失。”
保護工業遺址,見證歷史變遷
飽經滄桑的申新紡紗四廠漢口遺址今年3月被拆除,著名歷史學家、武大歷史學教授馮天瑜昨日無奈地說:“要重視和保護武漢的工業遺址,這些話我已經說過太多遍了。”
馮天瑜告訴記者,武漢有各個不同時代的工業遺址,主要包括清末、民國以及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清末主要是漢陽鐵廠和兵工廠,抗戰內遷后,武漢的遺跡基本沒有了,但有些設備還留在重慶;民國時期的比較多,申四福五就是其中的代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武重、武船一批“武”字頭的企業,還有漢口展覽館等,能反映前蘇聯工業化時期的建筑形式。民間工業遺跡還有很多,如漢口水塔等。”“保護工業遺址,不是全盤保留,而是要從不同時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進行保護。”馮天瑜說,“工業遺址保護要能夠見證國家的歷史變遷和工業化進程。如德國薩爾工業區,那些煉鋼高爐、各類型廠房都被留下來。當然還可以有別的保護辦法,如讓舊廠房保留基本形態后挪作他用,做一些現代藝術。”
“武漢有粉不知道給自己涂”
“申四”化為廢墟的消息,換來何祚歡的一聲長嘆:“我們就是有粉不知道給自己涂啊。”
因為對這個城市和文化的感情,從2008年開始,何祚歡打算花三年的時間,找到民國時期的老武漢工商業家族后代,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讓那段歷史復活。目前,找何祚歡口述過的70多人,涉及紡織、金融、茶葉、珠寶等多個行業,其中不少都是他之前并不了解的無名字號,以及背后一些故事。
何祚歡說,民國這段時間的老工業遺址武漢有太多了,光紗廠就不少,相對于“申四”留下的遺憾,同為老品牌的裕華紗廠相對幸運,“我去看過,那兒還留了一點建筑痕跡,還有一個小的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