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黃山屯溪老街
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正在進行的第二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薦活動,自去年10月正式啟動以來,經過半年來各地推選和專家委員會審定,初評入圍的十五個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近日在北京揭曉。初評入圍的十五個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將由評選推介活動組委會結合專家評審和公眾投票結果,最終評選出第二批共十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我國在城市保護、提升中國城市名街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加強保護、傳承和建設上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十五個初評入圍的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是,江蘇省蘇州市山塘街、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區、福建省漳州歷史文化街區、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傳統歷史文化街區、江蘇省鎮江市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北京市煙袋斜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羅西亞大街、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漁梁街、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窯洞古城一條街。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正在越來越受到社會更加廣泛的關注和重視。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對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城市、鎮、村莊,在申報并經批準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后,國家對其保護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
同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應有兩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并明確了歷史文化街區是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已把110個歷史文化名鎮、251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列入了保護名單。但那些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人們生活中影響深遠、仍然發揮情感認同和心靈慰藉價值的歷史文化街區,至今還沒有一個與名城、名鎮、名村一樣的受保護身份,相應的保護意識、保護措施還很薄弱,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在城市化進程中屢遭破壞,在隨處可見的“舊城改造”中快速消失。
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意識并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導和支持下,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去年聯合發起并主辦了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活動以政府支持、民間主辦、專家和公眾投票參與的形式進行,旨在將中國城市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廣泛社會影響、鮮明特色和發展活力的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介紹給公眾、展示給世界。
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各地政府和街區的積極響應,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個歷史文化街區報名參評,同時也吸引了各地公眾的廣泛關注,公眾投票總數超過140萬張。最終,北京國子監街、山西平遙南大街、哈爾濱中央大街、蘇州平江路、黃山市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島八大關、青州昭德古街、海口騎樓老街、拉薩八廓街等十個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隨著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的成功舉辦,第二屆評選推介活動在各地引起的反響更為強烈,各地積極響應,共有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00余個街道和街區向組委會提交了申報材料,報名參評的街道和街區數量較之首屆有了增加,而且覆蓋的地域也更加廣泛。經由羅哲文等國內文化遺產保護、城市規劃設計等方面資深專家組成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專家委員會審定,十五個街道和街區初選入圍。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歷史文化街區往往是城市記憶保持最完整、最豐富的地區,它們不僅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最好見證,也是人們的精神家園;它們既體現出歷史文化價值,也構成了今天的現實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實力迅速增強,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水平不斷提升。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迅速推進,很多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良好保護,并在城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也看到,一些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受損或消失,一些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文化生態已難恢復,而且這一現象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面對這一現狀,文化遺產保護、城市規劃設計的專家指出,今天,加強對我國城市歷史文化名街的保護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切實做好歷史文化名街及其街區的保護,促進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有機結合,促進文化建設和城市環境建設協調發展,不僅是城市保護并展示個性、增加魅力的需要,也是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文化軟實力提升、增強綜合實力、推動城市科學發展的需要。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專家委員會委員朱自煊認為,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古跡不同,相對于文物古跡的“靜態”保護來說,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是“活態”保護,具有很大的難度。對歷史文化街區千萬不要用“打造”這個提法,所謂“打造”就意味著大拆大建、過度整容,實際上是一種破壞,就像有人去韓國做整容手術,回國時進不了海關,因為這個人的容貌已經與護照上的照片對不上了。朱自煊說,希望今年在評選出第二批十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得到國家保護的確認,形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區的保護格局。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級城市規劃師王景慧說,從評選之初提出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入選標準》來看,是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歷史文化街區的條件是一致的,在未來主管部門確定國家一級的歷史文化街區時,極有可能會優先從現在評選的名街和街區中遴選。
單霽翔說,我國正在走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工業化、城市化道路,而這些國家曾經未能抓住一些搶救和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教訓值得我們記取,如果不及時警醒,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很快就會被推倒、湮沒和消失。近年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注重街區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氛圍,歷史文化街區發揮著“社區博物館”的功能和作用,社會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歷史文化名街和街區應該成為每座城市中最有尊嚴的地方、最美好的地方、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