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初具規模
admin
2010-03-31
來源:景觀中國網
30日舉行的全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表示,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已經初具規模,并從單純的水下考古發展為全方位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從近海海域擴展到遠海海域,從單一部門主導發展為多部門積極參與協作。
30日舉行的全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表示,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已經初具規模,并從單純的水下考古發展為全方位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從近海海域擴展到遠海海域,從單一部門主導發展為多部門積極參與協作。
在談到“十二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時,單霽翔說,編制工作應注意明確今后五年內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提出可以帶動事業發展的重大保護項目和前瞻性科研課題,統籌考慮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的各方面需求。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說,各地方文物部門和科研單位在做好沿海水下考古調查、摸清家底的同時,要積極開展“南澳I號”等重要古船的水下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研究、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等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項目;通過各方努力,盡快建立起國家主導、地方支持、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系,形成沿海海域為主、遠海海域為輔、適當兼顧內陸水域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格局。
中國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擁有廣闊的管轄海域,航海歷史十分悠久,水下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國家文物局一直將沿海水下文物調查工作作為水下考古工作的重點,目前已發現100余處水下文物點,其中海南省的北礁沉船遺址、西沙甘泉島遺址已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9月,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將進一步整合現有水下考古和文物保護力量,統籌協調中國水下考古工作。目前,中國的水下考古事業在人員素質、設備力量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已具有一定規模,并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水下考古工作水平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