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經濟:中國如何調結構
admin
2010-03-31
來源:景觀中國網
關于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問題,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正在興起的一種發展方式。低碳經濟將成為較長時期內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是中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內容。中國將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節能減排目標,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要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
關于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問題,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正在興起的一種發展方式。低碳經濟將成為較長時期內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是中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內容。中國將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節能減排目標,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調整能源結構是基礎前提
所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其實質是通過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等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規模開發使用可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人類生存發展觀念和環境的根本轉變,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中國首先必須調整能源結構。
中國能源煤炭比重大,水電、核電、新能源所占比重小,石油、天然氣短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重為70%左右,比國際水平的27%高40多個百分點。據估算,2000~2008年,中國一次性能源總消費量累計183.3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累計消費量為175.6億噸;總排放二氧化碳累計450.4億噸碳當量,其中燃煤排放二氧化碳累計308.2億噸碳當量。2001~2008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10.2%,但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估計,2000~2008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長率為12.28%,總量從27億噸提高到70億噸,其累計排放量為415億噸。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調節司的測算,2008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在27.4億噸左右,增長4.5%。如果按照每億噸燃煤排放115萬噸二氧化硫的強度來計算,2008年中國排放二氧化硫為3151萬噸,遠遠超過了環境自身凈化能力。煤炭的大量消費,對大氣、水體、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十分嚴重。中國溫室氣體中85%的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中80%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合物來自煤炭的燃燒。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溫室效應,二氧化硫導致酸雨,氮氧化合物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因此,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比重,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發電方式多樣化,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煙塵顆粒物的排放,對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至關重要。
調整中國能源結構,必須加快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大力發展新能源。水電是一種經濟、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水電的能源屬性使開發水電成為常規能源優質化、高效化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開發水電對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76億千瓦,占中國常規能源資源量的40%,是僅次于煤炭資源的第二大能源資源,是世界水能資源總量最多的國家。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為3.97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92萬億千瓦時,均占世界的1/6。如果開發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當10億~13億噸原煤的能源。因此,開發水電可以有效改善中國能源結構,利用好豐富的水能資源是中國能源政策的必然選擇,水電開發應該放在中國能源發展的重要地位。
世界核電發展的實踐證明,核電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核電不僅具備經濟效益,同時具有環保優勢,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核電有助于緩解全球化石燃料供應的緊張狀態,遏止溫室效應。核電站不排放造成酸雨、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的二氧化硫、損害人體的氮氧化物、粉塵及產生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核電不僅是一種清潔能源,也是高技術的戰略產業。因此,調整中國能源結構,必須積極發展核電,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提高核電裝機容量在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重。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要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
關于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問題,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正在興起的一種發展方式。低碳經濟將成為較長時期內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是中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內容。中國將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節能減排目標,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調整能源結構是基礎前提
所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其實質是通過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等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規模開發使用可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人類生存發展觀念和環境的根本轉變,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中國首先必須調整能源結構。
中國能源煤炭比重大,水電、核電、新能源所占比重小,石油、天然氣短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重為70%左右,比國際水平的27%高40多個百分點。據估算,2000~2008年,中國一次性能源總消費量累計183.3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累計消費量為175.6億噸;總排放二氧化碳累計450.4億噸碳當量,其中燃煤排放二氧化碳累計308.2億噸碳當量。2001~2008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10.2%,但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估計,2000~2008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長率為12.28%,總量從27億噸提高到70億噸,其累計排放量為415億噸。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調節司的測算,2008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在27.4億噸左右,增長4.5%。如果按照每億噸燃煤排放115萬噸二氧化硫的強度來計算,2008年中國排放二氧化硫為3151萬噸,遠遠超過了環境自身凈化能力。煤炭的大量消費,對大氣、水體、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十分嚴重。中國溫室氣體中85%的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中80%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合物來自煤炭的燃燒。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溫室效應,二氧化硫導致酸雨,氮氧化合物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因此,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比重,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發電方式多樣化,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煙塵顆粒物的排放,對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至關重要。
調整中國能源結構,必須加快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大力發展新能源。水電是一種經濟、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水電的能源屬性使開發水電成為常規能源優質化、高效化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開發水電對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76億千瓦,占中國常規能源資源量的40%,是僅次于煤炭資源的第二大能源資源,是世界水能資源總量最多的國家。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為3.97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92萬億千瓦時,均占世界的1/6。如果開發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當10億~13億噸原煤的能源。因此,開發水電可以有效改善中國能源結構,利用好豐富的水能資源是中國能源政策的必然選擇,水電開發應該放在中國能源發展的重要地位。
世界核電發展的實踐證明,核電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核電不僅具備經濟效益,同時具有環保優勢,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核電有助于緩解全球化石燃料供應的緊張狀態,遏止溫室效應。核電站不排放造成酸雨、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的二氧化硫、損害人體的氮氧化物、粉塵及產生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核電不僅是一種清潔能源,也是高技術的戰略產業。因此,調整中國能源結構,必須積極發展核電,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提高核電裝機容量在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重。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