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guān)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xué)建筑與景觀設(shè)計學(xué)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德慶縣高良鎮(zhèn)羅陽村李公祠已非常破落,亟須修繕
德慶縣羅陽村有著豐富的文物資源 但缺乏修繕資金 文物命運岌岌可危 依托旅游“以文養(yǎng)文”能否解困?
夕陽下,98歲的李老坐在祠堂的石門檻上悠閑地聽著粵劇。這位德慶縣高良鎮(zhèn)羅陽村的老人孤獨一人住在祠堂里,與比他更老的這間祠堂相伴了數(shù)十年。
李公祠是村里最老的建筑,也曾是村民們的社交場所和精神家園。由于缺少保護,祠堂“垂危”。古祠堂是這個村落眾多文物的命運縮影。
近日,隨著德慶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結(jié)束,老祠堂被登記造冊,迎來了命運的轉(zhuǎn)機。眾多的村落文物也似乎迎來了生機。
羅陽村是高良鎮(zhèn)文物最多的村落。該村沿路的房屋有100多間,從遠處望去,老屋比比皆是。
今年74歲的李敏清是羅陽村里德高望重的村民,曾在村里當過生產(chǎn)隊隊長。村里到底有多少文物?當著記者的面,李敏清扳起手指數(shù)了起來:“八隊1間、七隊2間……祠堂一共6間,老屋還有14間?!?
沖虛李公祠是羅陽村最大的一棟建筑,總面積近千平方米。李公祠也是村里最老的一棟建筑,“應(yīng)該有幾百年歷史了。我70多歲了,我爺爺100多歲才去世,太爺爺也活了100來歲。我太爺爺在時就有這個祠堂了。”說起李公祠的歷史,李敏清如數(shù)家珍。
老祠堂:村民感情的紐帶
李敏清回憶說,年輕的時候,李公祠里有很多神主牌,擺滿整間屋的一面墻。以前,人們在祠堂拜祖先。舊社會,村民交給地主的田租,也曾被存放到祠堂里。土改后,祠堂被改成了學(xué)校。
今年54歲的李偉忠曾是羅陽小學(xué)的校長。李偉忠說,半個多世紀以前,村里的紅白喜事都是在祠堂里辦的。每年的清明節(jié)和中秋節(jié),祠堂里都會舉辦大型活動。李公祠曾是村民間一處獨特的社交場所?!爱敃r每家每戶出一點錢,請村里的一些長者來專門管理這個祠堂。小孩子也不準隨便去玩?!?
因為“沒錢” 文物凋零
李敏清說,“文化大革命”之后,祠堂開始荒廢。從那以后,祠堂里就再也沒有組織過集體活動了。由于無人看管,擺放在祠堂里的“老古董”也被人拿光了。只有李老一個人住在荒廢的祠堂里面,順便管管。
毫無疑問,李公祠堂如今已經(jīng)“垂危”,記錄著當年輝煌歷史的磚雕已經(jīng)灰暗斑駁,屋頂?shù)囊桓罅阂呀?jīng)傾斜,村民自發(fā)支上了一根支柱,以確保屋頂不塌下來。
荒廢的祠堂并不是羅陽村里唯一凋零的文物。記者看到,羅陽村的另一處古建筑“五福書舍”已完全被廢棄,就連大門也被成堆的柴木擋住了。事實上,整個羅陽村的古建筑都正遭遇著類似的命運。
李敏清說,看著村里的文物一天天地消亡,大家都覺得很可惜?!暗F(xiàn)在很難倡議大家籌款修繕,因為需要很多錢?!蹦壳?,村里的文物主要都是靠村民們自發(fā)地簡單維護。李校長說,每年春節(jié)時,已經(jīng)移居到港澳、深圳的村民若回來,都會捐一點錢,修繕一下這些老宅。但資金還是非常有限,“最大的問題還是錢”。
老祠堂命運迎來轉(zhuǎn)機
羅陽村委會副主任張煥輝說, 村里早就有修繕村文物的想法,但苦于沒有資金。羅陽村的1348人,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包括打工收入在內(nèi))。人均水田0.6畝,2畝多山地,種沙糖桔是大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目前,村集體一年的總收入才區(qū)區(qū)4900元,根本拿不出錢來維修老宅,亟須鎮(zhèn)上和縣里的支持。
德慶縣博物館徐館長稱,根據(jù)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要求,德慶縣文物部門歷時3年,剛剛完成了一次全縣范圍內(nèi)的地毯式的文物普查。一共普查了347個文物點,有了一些新發(fā)現(xiàn)——李公祠也位列其中。文物部門將根據(jù)普查的情況,把一些文物申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慶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董杰平說,德慶縣是肇慶市最大的文物縣,目前全縣共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德慶縣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對全縣的幾百處文物都進行普查和登記造冊,就是為了查明文物資源,便于保護。這次普查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物。日后將公布一批有價值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董杰平說,由于財力有限,每年縣里只有幾萬元款項用于縣級文物的保護,資金嚴重不足,需要上級部門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目前,對于符合條件的文物的保護,將采取逐級申報的方式,將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為省級文物單位,申報成功后,就能獲得專門的保護經(jīng)費。
此外,德慶縣也在嘗試一種新的文物保護途徑,那就是“以文養(yǎng)文”。發(fā)展旅游業(yè),用相關(guān)收入加強文物的保護。在這方面,德慶縣已有成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