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批復的國家戰略區域規劃一覽
admin
2010-01-25
來源:景觀中國網
到2015年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在欠發達地區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到2020年,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產業集群,建設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群。
1月7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明顯升級,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優化,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區域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粵港澳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0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3%。
5月14日《支持福建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到2012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
6月10日《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
到201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0元,產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先進制造業比重持續上升,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整體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6月24日《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橫琴未來的發展將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把橫琴建設成為連通港澳、區域共建的“開放島”,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活力島”,知識密集、信息發達的“智能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島”。到2015年,人口規模為12萬人,人均GDP為12萬元;到2020年,人口規模為28萬人,人均GDP為20萬元。
6月25日《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7月1日《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
到2012年,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超過全國沿海地區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00元。
9月23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到2020年,中部地區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區域內部發展更加協調,與東西部合作更加緊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整體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11月16日《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
到2012年,琿春市對外開放窗口功能顯著提升,延(吉)龍(井)圖(們)開放前沿功能進一步完善,長吉的腹地支撐能力進一步提高,區域整體綜合實力明顯提升。長吉圖經濟總量在現有基礎上力爭翻一番,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更加優良,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0%以上。
11月23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
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到2010年達到5300億元左右,力爭比2005年翻一番。地方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58∶30。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
12月12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到2015年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在欠發達地區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到2020年,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產業集群,建設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群。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