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巴黎大阪:三座世博城市的深情對話
admin
2010-01-22
來源:景觀中國網
翻開長達159年的世界博覽會畫卷,融匯瑰麗夢想與人性關懷的世博會為每一個舉辦國和承辦城市烙下了難忘的印記。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新華社記者在創下7次舉辦世博會最高紀錄的巴黎、在迄今保持著一屆世博會吸引參觀者人數最多的大阪、在為世博會全力沖刺的上海,尋訪市民、專家、官員等,展開了來自三座世博城市的一段深情對話。
翻開長達159年的世界博覽會畫卷,融匯瑰麗夢想與人性關懷的世博會為每一個舉辦國和承辦城市烙下了難忘的印記。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記者在創下7次舉辦世博會最高紀錄的巴黎、在迄今保持著一屆世博會吸引參觀者人數最多的大阪、在為世博會全力沖刺的上海,尋訪市民、專家、官員等,展開了來自三座世博城市的一段深情對話。
世博讓生活更甜美——市民敞開心扉
——巴黎:
退休數學教師克洛德·帕凱說:“世博會往往能夠留給世人一些精彩的回憶,比如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就為我們留下了埃菲爾鐵塔,我希望上海世博會也能為人們留下一段難忘的故事。”
“上海,我太熟悉了。”從事保險業工作的菲利普·戈蒂埃一聽到世博會,就笑著對記者說道。早在1993年,他前往上海旅游,并娶了一位上海姑娘為妻。十幾年來,這位“上海女婿”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巨大變遷。“上海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如今這里既有古舊的城區,也有黃浦江畔高聳入云的東方明珠塔,可以說這是個混合著東方古韻與西方現代氣息的城市。”他說。
——大阪:
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迄今仍保持著半年會期里參觀人數達6400萬人次的歷史最高紀錄。回憶當年,安川修老人說:“那時我30多歲,是一個工薪族,一直專心于工作,能看到外國東西的機會很少,世博會成為我接觸外國事物的一個寶貴機會。通過參觀各國的展館,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視野得到了開闊。”
——上海:
“世博會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些年,家門口的交通設施變化太大了,我們有幾個‘沒想到’,沒想到地鐵6號線真的通到了家門口,沒想到家庭生活改善了,孩子也買了車,平時從隧道過黃浦江變得輕松了。”上海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王培英說。
王培英的先生尹俊是寶鋼集團浦鋼公司的一名員工,為籌辦上海世博會,浦鋼所進行的重大遷建工程曾牽動眾多產業工人的心。尹俊工作過的厚板車間如今變成了爭奇斗艷的外國聯合館,另一座特鋼車間如今已變成世博園區內一處綠意盎然的開放式舞臺。
世博讓城市更美麗——專家夢想成真
建筑師和規劃專家,可能是每屆世博會“最初的締造者”。伴隨中國籌博的7年多艱辛歷程,在歷屆世博論壇上,多國專家與中國學者一道為上海世博會出謀劃策,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而今,這些昔日的智慧火花已在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園區內夢想成真。
——巴黎:
“今天的世博會不需要再建造一座埃菲爾鐵塔。”法國著名建筑師、城市規劃專家夏邦杰曾提出,21世紀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世紀,必須以高質量的生活條件和對環境友好的方式將土地變為城市。“上海世博會的價值不僅在于對其本身的關注,而且在于對城市設計和規劃的長遠關注。它不像其他‘今天有、明天無’的展覽會,而應當給人們留下長久的記憶。”
——大阪: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園區總規劃設計師原田鎮郎曾提出過“緊湊型城市”的概念。他說,上海世博會的場地是愛知世博會的數倍,建議在整個園區內準備足夠的“過渡空間”,這樣的空間可以讓人們休閑、用餐或者是了解世博會的信息,還可以為參觀者遮風避雨及躲避烈日。在他的設想中,園區內還可設一些親近大自然的公共休息區。
——上海:
“‘再城市化’是一次難得機遇。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一直持續著令世人吃驚的變化,至今仍處在重要的城市轉型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鄭時齡曾在世博國際論壇上提出這樣的觀點。他預測,世博會后,世博園區及周邊區域將轉變為上海的新地標,通過舉辦盛會,上海有望獲得“縫合”黃浦江兩岸功能、發展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等難得機遇。
世博讓明天更美好——三城寄語
——來自法國:
保險從業人員菲利普·戈蒂埃:“我認為上海世博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它不僅有利于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也能讓法國人近距離地接觸現代中國,增加對她的認識。”
退休教師帕凱:“我已經定好5月下旬到上海參觀世博會。當然,我要先去瞧瞧法國館,看看它的設計是不是足以反映法國的特色,另外還有中國館……”
醫生布阿梅爾:“我和妻子今年5月就要去上海看世博會,雖然我已經很了解上海,但我希望發現更多的新鮮事物,無論是法國館,還是中國館,都是我的目標。我知道上海已經準備好了一切,我對中國非常有信心。”
——來自日本:
日本萬國博覽會紀念機構理事長中井昭夫說,衷心祝賀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在國際城市上海舉行的此次世博會或將刷新歷屆世博會創下的紀錄,成為一屆出色的世博會。在祝福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期待新的國際化時代早日到來。“請多多加油,祝賀!”
曾參與大阪世博會工作的仁田博昭說:“我自己也一定要去看看,還要邀朋友們一起去。希望上海的知名度能通過世博會進一步提高,希望中國也能像日本一樣,此后在全國各地舉辦各種‘迷你’世博會,將世博會的積極影響傳播開去。”
——來自上海:
與世博園區為“鄰”的尹俊、王培英夫婦說:“世博會把‘整個世界’都‘搬’到了我們家門口,我們一定要去看看!”尹俊還與工友們相約2010年5月1日“重返”昔日浦鋼老廠房一圓“世博夢”。
上海世博會志愿者萬霄懿說:“上海歡迎你!歡迎大家!這里就是游客最溫馨的家,志愿者將用最真摯的微笑、最完美的服務奉獻給各位。”
——來自國際展覽局: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文森特·岡薩雷斯·洛塞泰斯說:“通常情況下,人們會用規模和參觀人數來衡量一屆世博會。預計上海世博會的這兩項指標,都將創造歷史紀錄。”
他希望,中國人民能夠充分享受世博會所帶來的巨大變化,而世界人民將通過這次世博會看到中國人民為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我想對全世界人民說,抓住這次機會,感受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洛塞泰斯說。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