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聯合國已核準簽發的CDM項目總數:1788
(截至2009年8月27日)
來源: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網站
近期,“低碳經濟”、“碳交易”正在成為炙手可熱的名詞。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12年全球碳市場將達到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資源國,2008年中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產生的核證減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總成交量的84%。
2008年中國“低碳領域”最受人關注的十大事件之一,就是以北京環境交易所(下稱“北交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上交所”)以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下稱“天交所”)為代表的交易所紛紛成立。作為環境權益交易服務類的專業化市場平臺,面對“碳交易”這塊大蛋糕帶來的巨大誘惑,自然不能視而不見。只是能不能吃,怎樣吃,三家環境交易所各有盤算。
北交所:積極推進碳市場建立
8月5日,北交所成立一周年,這一天北交所達成了開張以來的首單自愿碳減排“生意”,也是國內首單自愿碳減排交易。奧運會“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碳減排指標在北交所掛牌,其中的8026噸指標被天平汽車保險公司以27.7萬元的價格購得。相對于7月28日中海油年40萬噸的碳交易,8026噸只是一個零頭,但是對于北交所而言,終于邁出了自愿碳減排交易的第一步。
國內布局與國際合作并重
經過一年的發展,北交所的股東又多了中海油、國電集團兩家能源企業。“多家重量級的股東帶來相對完善的公司管理結構,成為北交所與國內同行相比的一大優勢。”北交所總經理梅德文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6月18日,北交所與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lueNext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大唐集團CDM項目辦副主任唐人虎認為,北交所和BlueNext的合作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架起了溝通國內、國際的一座橋梁。通過這個平臺,國內碳賣家可以直接面對國際碳買家,碳交易由“地下”轉到“地上”。
8月16日,昆明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昆交所”)掛牌成立,北交所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出席了揭牌儀式。兩天后,梅德文將北交所在全國碳交易戰略區域“跑馬圈地”的計劃向記者和盤托出:參股昆交所可輻射東盟地區的市場,而昆明本身的CDM項目數量僅次于湖南。今年9月份北交所還將在我國東北地區參股建交易所,面向日、韓、俄,輻射東亞地區碳交易市場。在我國西北地區建交易所的相關事宜也正在協商中,建成后可輻射西亞地區。
北交所還宣布將在9月份組織國內首個美國低碳經濟考察團拜訪美國相關機構。梅德文介紹說:“我們從三個層面對美國進行考察。國家戰略層面,我們去華盛頓考察;金融層面,我們去華爾街考察;產業層面,我們去舊金山、硅谷考察。”這份考察計劃充分顯現了北交所欲積極推進國內碳交易市場建設的雄心。
考察期間,北交所還將聯合相關機構出臺國內首個自愿碳減排標準。
“標準是做交易的前提,”北交所總經理助理畢建忠說,“如果我們自己不做出標準,只用別人的,那么早晚也會在定價權等方面被人家牽著鼻子走。”
拉場外賣家進場交易
“中國碳交易市場是一個初級市場,大都是場外交易,” 梅德文對目前我國以項目形式進行的碳交易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改革開放前,農村老太太賣雞蛋一樣,不知道賣給誰,也不知道價格是多少,只能站在公路上見誰買就賣給誰,處于一個最原始的階段。”
像中海油這樣的企業,進行場外交易自然不是難事,但是對于約占我國碳交易項目80%的西部中小民營企業來說,搭建場內交易平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對于這些“賣碳方”,目前北交所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希望可以給它發現價值,降低成本,規避風險,賣個好價。”
而要打造這樣的平臺,交易所自身的機制創新還需要有更大的提高,同時也要考慮,目前這種初級項目市場在中國到底怎樣開發出適合中國賣家和國際買家需求的交易所產品。
梅德文表示:“我們的總目標是希望能夠在股東和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國內、國際渠道,逐步建立國內的碳金融市場,成為中國碳交易的價值發現平臺、定價中心,乃至碳金融中心。”
同時梅德文也坦承:“這個目標還很遙遠。”他認為,中國要建立成熟的碳交易市場,需要一整套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撐,需要銀行、證券、保險、期貨、信托等一整套相關金融產品的配套支持。還有賴于相關政府部門出臺更加細致、可操作性強的綠色金融服務配套政策。
上交所:謹慎試水CDM項目
8月4日上交所宣布,為迎接世博會正式啟動“綠色世博”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和平臺。上交所自愿減排平臺的建立與北交所國內首單自愿減排交易的達成前后僅相差一天,被一些媒體戲稱為自愿減排在京滬上演“雙城記”。
建世博自愿減排平臺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色世博”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和平臺正在建設中。通過這一平臺,參加世博會的各國參觀者可以購買自己行程中的碳排放,實現自愿減排。上交所希望通過世博會這一契機,使自愿減排的理念深入人心,進一步推動中國自愿減排市場的發展。
對此,中國工商銀行投行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史晨昱告訴記者,近兩年我國的CDM項目及核證減排量供應已領先全球。中國低廉的碳減排指標被金融機構包裝、開發后,成為價格更高的金融產品、衍生品及擔保產品。北交所國內首單的達成和上交所自愿減排交易平臺的建立,為中國爭取CDM定價權邁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有助于改變現在我國企業受境外買家操控、處于弱勢地位的窘境。
據介紹,眾多的金融機構、碳基金、國際知名企業和碳匯買家均與上交所有交流和接觸。
上交所相關工作人員還介紹說:“我們目前正積極推進浦東新區的排污權試點工作。這項工作在今年年內會正式開展,希望能為全國其它地區的排污權交易提供借鑒。”
研究上創新 制度上保守
“中國現有的環境交易市場不存在碳排放量的交易,目前,CDM機制是《京都議定書》下所確立的一種機制。”上交所總經理林健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交所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上交所目前正積極給中國的CDM項目方以及國外的買家提供信息服務,并將進一步為中國CDM項目方提供培訓服務,并將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在成立之初,上交所相關負責人曾再三強調,由于碳排放指標交易涉及政策層面的敏感話題,對于國內的環境交易所而言還是雷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上交所不會有直接的碳排放指標交易,目前在交易制度上也不急于創新,而是力求研究上創新,制度上保守。
日前上交所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仍保持了一貫的謹慎態度,希望最好不要在報道中將上交所的項目定義為“碳交易”。
上交所的謹慎并非毫無根據。關于碳交易,國內至今存在著兩種意見。反對者認為這會對我國參加國際氣候談判造成負面影響。因為根據《京都協定書》的規定,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締約國不承擔減排義務。中國開展碳交易,很可能會遭到國際輿論的質疑——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大國,是否可以只參加排放量交易,而不承擔減排的義務?而支持者則認為,碳交易可以推動減排成本的降低,而且每一項CDM項目背后也伴隨著技術的革新。未來我國必然要承擔強制減排的義務,如果現在不參與到這個市場中,必然錯失良機,在定價權上受制于發達國家。
[NextPage]
天交所:低調夯實碳交易基礎
作為天津市十大重點項目之一,天津市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由40多人組成的金融創新小組,為建立天交所進行調研作準備。“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扎實,并在2008年9月得到了財政部和環保部關于在天津開展排放權交易綜合試點的批復,所以天交所的成立應該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天交所副總經理穆玲玲對記者說。
作為股東之一,對于選擇與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合資成立天交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總會計師王國梁表示,中石油應該為應對能源需求和環境變化作出貢獻。為此,中石油大力支持天交所的建設,希望通過市場手段提升能源效率、推動節能減排、改善環境。
建中石油碳減排模式
2008年3月13日,國務院批復了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在方案中明確提出建立排放權綜合試點的內容,這就使天交所成為不同于北交所和上交所這類公司制排放權交易機構的綜合性試點。穆玲玲向記者介紹:“作為排放權綜合試點,天交所就是要用金融創新的手段幫助天津解決好發展和環境的關系,同時也希望通過建立一種機制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提供一種模式。”
作為排放權交易的先驅和全球化的平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為天交所提供了知識產權的資助,包括理念、方法、市場體系的建設、一攬子的解決方案以及成熟的交易系統。“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一路走來的經驗對于天交所也是一筆很豐富的財富。但是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走的完全是市場化的道路,而天交所還承擔國家試點的責任,因此我們的理念是‘兼收并蓄,自主創新’。學習、借鑒是一方面,根據中國的國情,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則是最終的目的。”穆玲玲表示。
穆玲玲告訴記者,中石油每年簽發的CER量是全國的十分之一,蘊藏著巨大的減排潛力,目前我國最大的一筆碳交易就是中石油完成的。天交所已經考察了中石油的三、四個油田,并把中石油的碳減排信息登記、整理,形成碳資產管理。這一做法如果能形成一種模式的話,對其他央企也是一個借鑒。
擬排放權交易方案
2008年12月23日,天交所完成了第一筆二氧化硫排放權交易,這在天津乃至全國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這筆交易使天交所對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理解更加立體,而對于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應該說也是具體實在的一步。通過這個交易,政府、企業和天交所達成了一些感性的共識,比如天交所希望發展像“流動性提供商”這一類的會員,使這個市場有人在買、有人在賣,發出價格訊號,這樣才能架構起碳交易市場。
3月12日,王國梁在國際期貨協會第三十四屆年會上表示,成立天交所標志中石油邁出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建立一個活躍的排放權交易市場,可以產生節能減排方面的價格信號,從而調動國內外人才和資本,以方便、廉價的方式實現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的減少。天交所的目標是成為國家政策和企業行動之間,公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之間以及資本、項目、技術之間的橋梁。
在當前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的時刻,穆玲玲表示:“天交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協助政府制定扎扎實實的體系。只有建立明確的規則,碳交易市場才能更好的發展。”
專家:從區域排污權做起
2008年8月5日,北交所和上交所在同一天成立;9月25日,天交所在天津濱海新區成立,隨后武漢、長沙、深圳等地紛紛成立了環境交易所。科技部全球環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加上剛剛成立的昆交所,現在我國一共有7家交易所。我不主張大家一擁而上都做交易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缺乏前提條件,交易所的碳交易不可能大規模地做起來。”
目前我國環境交易所從事的碳交易不論是CDM項目,還是自愿減排交易,數量和規模都很有限。史晨昱認為,對應于碳市場的三個層次——CDM項目、碳現貨和碳期貨,北交所、上交所和天交所目前僅僅是碳市場的初級形態。
困境:缺乏規模擴大的條件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作為發展中締約國的中國并非碳交易的主體,再加上國內買家有限,大部分企業選擇場外交易,這決定了我國環境交易所目前不具備擴大碳交易規模的條件。
呂學都分析認為,由于發展中國家締約國目前沒有強制減排的義務,中國不是碳交易的主體。我國現在沒有強制性的法規規定排放企業必須購買減排量,所以目前購買減排量的企業通常基于兩點考慮: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有意識地要為環境保護作貢獻,或是由于購買價格低廉,可以當作為企業做廣告宣傳。
據國家發改委氣候司發布的最新消息,截至8月14 日,發改委批準的CDM 項目已達2174個。而記者看到,目前在北交所網站上掛牌的僅有十余個。上交所的網站也顯示,2008年10月—12月,僅福建省8個水電站的CDM項目在該所掛牌成交。數字對比顯示出的巨大反差,昭示著碳交易平臺推進的艱難程度。
對此,呂學都認為,以現在交易所的發展情況來看,還不具備讓場外交易進場的條件。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交易所體系中一些規則不是必需的。而且由于網絡發達,信息公開化程度極高,中小企業可以在網上查詢買家,也可以公開招標,這和進場交易沒有多大差別。至于交易安全,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咨詢專家,對國外的買家進行調查。
不過,呂學都補充說:“做CDM項目非常復雜,過程也很漫長。所以我覺得交易所也可能會起到輔助性作用。”
方向:探索區域排污權交易
呂學都表示:“我對我國的環境交易所還是持積極、肯定的態度。正如一些環境交易所宣傳的那樣,他們可以作一些發現價格、發現價值這樣的工作。”
“現在我國的環境交易所還處于剛剛起步的嬰兒期,過分的炒作對于交易所的成長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因為沒有排放權的上限,所以大規模的碳交易做不了,那就不如做節能減排的交易,踏踏實實地做一些實際的、有益的探索。”呂學都建議。
他說,我國“十一五”計劃已經明確了減排量的指標。環境交易所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做區域排污權交易。這種交易實際上與碳交易沒有本質上的差別,節能減排量是可以換算成碳當量的。按照“十一五”計劃,中央已經把節能減排指標下發給各省市,各省市為完成規定的減排指標,可以把減排指標分派給企業。有了總量控制,就有了交易的前提條件。環境交易所就可以探討排污權交易的核查體系、監管體系,這對碳減排交易是一個有益的探索。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目前中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占全球市場的1/3左右,預計到2012年,中國將占聯合國發放全部排放指標的41%。
史晨昱表示,中國作為碳資產大國,應該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市場機制平臺,為本國碳資源在世界范圍贏得更大的話語權。我國的環境交易所亟需面對的并非交易規模的擴大,而是應該探索我國碳交易的減排量核定體系和定價體系。
目前,政府方面關于在國內探索開展碳排放交易的最新意見已浮出水面。8月2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發改委正在研究制訂《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開展低碳經濟試點示范,試行碳排放強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體制機制,在特定區域或行業探索性地開展碳排放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