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由于交通不暢,汾河和居民的可及性非常差,居民到汾河公園很困難。”天津大學建筑規劃研究院總顧問、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國家建筑設計大師荊其敏說,“我幾次來太原,就住在汾河邊的旅館,早晨想去看,但看到立交橋那么遠,還得爬樓梯,幾次都放棄了。防洪也好、行車也好,最終也是為了人,但是現在人的親水性沒有了。”
7月4日,“汾河兩岸”功能定位及設計條件專家研討會開了整整一天,邀請了8名專家對太原汾河兩岸進行把脈、定位。和荊其敏一樣,其他專家們也提出,關鍵是要解決如何讓市民接近汾河,實現人的親水性。
當天,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生聽了專家的建議后,強調汾河兩岸下一步的指導設計要圍繞兩個原則,其中一個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就是要讓老年人、殘疾人順利到達汾河公園等。
另外,張兵生還現場采納了專家的建議,拍板將之前的“一河兩岸”改為“汾河兩岸”。
太原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治明介紹,汾河處于我們城市的中心區,貫穿整個市區南北,但還存在著不和諧,景觀狀況也不容樂觀。這些年,太原一直在搞綠色經濟、生態化建設和兩岸城市功能區的定位。汾河一期在1998年已經完成,二期在2008年完成,三期規劃即將完成。太原市提出的目標是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汾河兩岸,在此之前,太原市規劃局已經對“汾河兩岸”城市設計進行了國際征集。“此次,邀請專家研討意在更好地為汾河兩岸進行把脈、定位。”
曹亮功,中國中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首席總設計師、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常務理事。他是第一個發言的專家。
他說:“我是走過了一個人行過街天橋到達汾河的,在爬樓梯的時候,我就在想老人、孩子怎么過,殘疾人怎么過去。之后,我又看到整個河道沒有無障礙設置,這個,感覺有點欠缺。應該是以人為本。汾河本身是一條功能復雜的河,第一功能是泄洪,第二功能是景觀,第三功能是休閑。但是,太原對汾河這些綜合功能處理美中有不足。
山西省建設廳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錦生也指出,汾河兩岸的發展,取決于交通和進水問題。現在,水、交通和兩岸的關系比較尷尬,不知道怎么處理。
關于汾河公園以及汾河兩岸,以人為本的問題,太原市規劃局原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芝效林補充說,濱河東路,現在解決行人穿越的問題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他指出,一個是人行天橋數量少,一個是上下不方便,特別是對于老年人、殘疾人來說。
對于如何解決汾河兩岸的交通問題,實現人的親水性,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
必須增加很多立交橋
“現在有點晚了,早期做可以讓人行步道降低,讓汽車從下面鉆過去,汽車服從于人,這樣最人性化了。但是,現在路修好了,在目前的這種條件下,是否可以考慮增加帶電梯的步行道,來解決弱勢群體到河邊的問題。”曹亮功表示。
曹亮功說,他站在高處,看河兩側的交通,有點像島,我們如果在河的一側只做單方向的車流,不做雙向車流,一側做北向車流,另外一側做南向車流,這樣在西側往北走的時候,東側就是河,沒有車道。單向車道,可能我們乘車到達河邊,比較擁堵。
但現在雙向車道行人過不去,必須增加很多立交橋來解決,現在有很多城市,沿著河道做單向車道,隔一段就可以通過橋,回過來。這樣還可以使交通變得簡單。
最核心的是解決進水問題
汾河見證了城市發展的變遷和歷史,在招標前,請一些專家共同研究這個地區的發展,對于下一步招投標非常有好處,提升兩岸地區的城市價值。
山西省建設廳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錦生認為,定位取決于價值的提升,研究它的定位,可以分兩個階段,從長期和近期來解決兩岸的發展,第一階段應該解決六個關鍵詞,交通、進水、景觀、地形、分期、成本。
解決交通和進水問題,可以通過專家研討,從中確定一到兩種可行的方案,確定后,再重點解決兩岸的開發問題。
現在看來價值最核心的是解決進水問題,但是交通又是必須承認的事實,濱河東西路、快速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職能,也是調整不了的,第一階段就是看有哪些手段可以解決交通和進水的問題。
李錦生表示,可以用景觀設計的辦法來解決交通和進水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把地形考慮進去,這個方案從成本上來說是可行的,從分期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實施的。
把交通大道變成景觀大道
天津大學建筑規劃研究院總顧問、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國家建筑設計大師荊其敏的觀點是,沿河的景觀設計,現在全世界很多城市都在改造濱河大道,交通是主要問題,如何把交通大道變成景觀大道,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題目。我們就是要把濱河東西路這兩條快速路變成兼有景觀大道的功能。
荊其敏解釋說,景觀大道不同于快速的交通道路,景觀大道是以人為主的。
濱河公園應該是一個聚集人氣的地方,市民都喜歡去的地方,熱熱鬧鬧的地方。但最初的設計,交通沒有考慮景觀,防汛部門只考慮防洪也不考慮景觀,所以使得汾河不生動。這次規劃要改變,很多的城市都有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都改變了,成為市民可以親近的地方。
為此,這次重要的是要解決,兩條快速路和景觀的問題,讓市民接近汾河,達到景觀大道的作用。
荊其敏列舉了天津成功的經驗,他說,天津的海河,通過七八年的時間,進行景觀規劃,把原來的路能下去的下去,人一直通到河邊、河岸,景觀裝飾豐富多彩,非常受市民歡迎。
專家建議增加地下通道
太原市規劃局原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芝效林表示,同意荊教授的意見。
他說:“此次對汾河兩岸的功能定位比較準確,定位為生態廊道、也是城市的景觀軸。我建議,要增加地下通道,我覺得地下通道比較有條件。”
濱河東路是在以前的汾河邊上,在城市道路通向濱河路有很多交叉口,本身就形成了立交橋,可以在河壩上開一個口,直接穿過濱河路進入汾河。
芝效林重申他的觀點,指出,這樣雖然對防洪有一定的隱患,但是既然已經允許到河邊了,那么打開個缺口又有什么關系。而且完全可以采取技術的手段避免這些問題。
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很方便到達汾河,而且是有可實施性。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將各位專家的建議歸納一下,為下一步設計投標提供一個參考的方向。”張兵生表示。同時,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說,汾河兩岸下一步的指導設計要圍繞兩個原則,一個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例如讓老年人、殘疾人如何順利到達汾河公園等等。第二,文化特色要突出。
對于汾河兩岸的科學發展,張兵生重點講了汾河兩岸的功能問題,汾河首先要起到防洪的作用,另外,要起到景觀、休閑的作用。特別提到,濱河東西路形成的交通體系更是非常重要。
以往規劃,我們注重開發多,這與我們的經濟有關系。現在的開發優先考慮景觀,但是不能就景觀來講景觀,景觀首先要宜居,但是目的是要讓大家來,讓別人來投資發展。
■相關鏈接
記者從汾河兩岸功能定位及設計條件專家研討會上獲悉,汾河景區在二期治理美化工程完工后,明年將繼續向南北方向延伸近9公里,開展三期治理美化工程。屆時,汾河景區將形成總長29公里的綠色長廊。
汾河景區治理美化工程的首期工程始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完工并對外開放。景區北至勝利橋,南至南內環橋,全長6公里、寬500米,占地300公頃。
二期工程于2005年開工,南段工程為南內環橋至祥云橋南500米處,向南延伸了7.6公里,其中南內環橋至長風橋段的2.5公里已于今年1月竣工并對外開放,剩余工程力爭在年底完成水利項目,明年年初全部完工。北段工程為勝利橋至柴村橋北側500米,向北延伸了6.7公里,其中勝利橋至森林公園西門2.4公里的濕地公園于2007年9月底竣工,剩余工程將于年底竣工。
本次城市設計方案概念規劃范圍為:汾河兩側用地北起竇大夫祠,南至汾東新區南界,河岸東西兩側以次干道或規劃路為界,按一個街坊進行規劃。規劃總用地為64.6平方公里。
城市設計范圍為:汾河兩側用地北起柴村橋南至南環高速段,河岸兩側從濱河東西路至最近的微循環路或一個小街坊,規劃總用地為20.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