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五臺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地已達38處。其中文化遺產27處,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
出席世界遺產大會的山西省五臺山管理局局長梁有升在與記者的電話連線中表示:“五臺山申遺成功,就好像剛剛考入大學的孩子一樣,今后學習的路仍然很長。”
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的北部,中心點距山西省會太原市230公里,梵宮琳宇構成了東亞乃至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群,目前五臺山有寺院68座,為中國最早、最大的國際性佛教道場。
長期關注五臺山申遺的五臺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韓降根說,五臺山由五座臺頂組成,珠聯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
五爺廟被公認為是五臺山“香火”最為興旺的寺廟。這座只有二十余名僧眾的喇嘛廟,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數超過3000人次。7歲出家,如今年愈八旬的常青住持說,五臺山寺廟建筑群從創建開始,就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包括作為宗教人士的佛事活動空間與生活空間。目前,除少部分寺廟為了更加嚴格地保護建筑,禁止宗教活動而僅作為博物館外,大部分寺廟仍延續原有功能,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
從使用功能來講,五臺山寺廟建筑群正符合了世界文化遺產對真實性的要求。第3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認為,五臺山遺產保存和保護管理狀況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決定將其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臺山申遺辦公室負責人韓瑞杰說,五臺山申遺歷經近十年,從考查論證到完善總體規劃、編寫申遺文本,從聯合考評、遞交申遺文本、世界遺產專家組實地考察,到大規模的寺院、村落、線路的科學整治,都得到了中國各級政府,還有國內外專家的鼎力支持。
“‘申遺’過程中,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和有關專家都提出不少意見,包括商業化、城鎮化、人工化現象太過嚴重的問題。”韓瑞杰表示,居民聚居地的擴張對宗教文化氛圍的沖擊,尤其在視覺景觀方面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為保護五臺山的“佛國”氛圍,加快申遺步伐,2006年10月,政府開始對五臺山核心景區進行大規模拆遷工程,使濃重的商業氣息從五臺山逐漸淡出。
五臺山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資料顯示,2004-2007年,五臺山年游客規模分別為194.77萬人次、247.28萬人次、335.81萬人次和330.16萬人次,日游客量最高值達11.3萬人次,在旺季高峰日的日游客量已遠遠超過了游客環境容量。
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妙江說,成為世界遺產后,到五臺山的游客會更多,管理部門應作好應對準備,加強高峰日的游客量控制,引導游客向淡季及周邊景區分散,以減輕旅游方面的壓力。
“申遺成功,喜悅中感覺壓力倍增。”梁有升說,回國后將認真研究、落實世界遺產委員會及其咨詢機構關于五臺山保護管理的重要建議,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該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使其得以妥善保護、流傳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