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昨日,由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脈”———第二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文化遺產匯展暨2009年“文化遺產日”活動在江北觀音橋步行街隆重舉行。九獅圖、海菜腔、川江號子、銅梁龍……市內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一精彩亮相,淳樸的鄉音、輕快的舞蹈、奔放熱烈的表現形式,讓現場數千市民大開眼界。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雅棠、副市長譚棲偉、市政協副主席陳萬志出席活動開幕式。
譚棲偉在開幕式致辭中說,文化遺產是智慧的結晶、精神的家園、人類的瑰寶,蘊含著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體現著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我們要繼續貫徹實施“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保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堅持依法保護和科學保護,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
在接下來的展演活動上,全國非遺精華項目競相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我市民間文化藝術的多姿多彩。來自浙江永康的九獅圖,用提線木偶使9只大小不一的獅子騰空躍動、爭相挪球,造型獨特,姿勢優美,讓觀眾大飽眼福;船工們與險灘惡水搏斗時用汗水和生命凝鑄而成的生命之歌———川江號子震撼人心;曾摘取2006年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原生態組金獎的李懷秀、李懷福唱起了流傳于云南彝族地區的一種民歌唱腔———海菜腔,其多變的節奏,悠長的旋律展現了原生態歌曲攝人心魄的魅力;被譽為“最美天籟之音”的侗族大歌更顯風采,歌唱者用美妙的音色模擬蟲鳴鳥叫、高山流水之音,贏得現場觀眾滿堂喝彩。擺手舞、梁平癩子鑼鼓,還有奔放熱烈、大氣磅礴的銅梁龍舞更讓觀眾目不暇接。現場觀眾紛紛舉起手機和DV拍攝留念。
“既好看,也好聽,讓人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一對年輕的情侶放棄逛商店的打算,從頭到尾看完了整臺演出;一位父親舉著二三歲的女兒擠在人群中,全然不顧大汗淋漓,連連拍手叫好。“看完這些精彩的演出,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保護我們文化遺產應該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一位老者說道。
開幕式還為重慶文化遺產學院授牌,給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頒發了證書。
今明兩日上午10∶00,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活動還將在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劇院廣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