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guān)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wǎng)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世博會中國館模型
5月25日下午,兩塊紅色的復合鋁板正式吊掛上宏偉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外立面,一個探討已久的難題終于塵埃落定:中國館的“紅妝”最終“定色”。昨天上午,中國館色彩設計師、中國美院副院長、著名色彩學專家宋建明在其中國美院南山校區(qū)辦公室,向本報記者透露了該“紅妝”的出爐過程。
宋建明打開他的筆記本電腦,邊點擊相關(guān)文件邊口頭介紹,聽完他的一番介紹,記者不由感嘆:給中國館“化妝”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沒想到竟然包含了這么多學問,也難怪前不久《DISCOVERY》頻道的記者在采訪完宋建明后說,沒想到中國的建筑色彩這么有趣,比許多建筑師講的枯燥理論有意思多了。
中國館,無疑是上海世博會的焦點展館和象征之一。被喻為“東方之冠”的中國館造型上大下小,其底部為四根方形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兩個筒之間邊長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頂層邊長達140米,屋頂寬度是底座寬度的2倍;1.96萬平方米的屋頂,面積相當于兩個半足球場。
3月11日,由宋建明帶領的色彩設計團隊正式接受任務,加盟以何鏡堂院士為首的“中國館”設計團隊。此前,“中國館”的色彩問題已經(jīng)困擾了設計團隊7個月,成為一個影響工程進度的難題。兩個星期后,宋建明拿出了設計方案,其“中國紅”的理念得到一致認同。主辦方認為,中國館墻體及館內(nèi)最終披上的“中國紅”,象征著“熱忱、奮進、團結(jié)”的民族品格。
“中國紅”到底是一種什么紅
朱砂、丹紅、辰砂、朱紅……對于“中國紅”國人并不陌生,而一提起這個詞,許多人自然而然地會想到故宮經(jīng)典的紅色。但有人認為,“故宮紅”的沉穩(wěn)與經(jīng)典,是通過與周邊金黃色的屋檐、白色的漢白玉橋、灰色的大地等物體對比產(chǎn)生的,而中國館處在超過5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園區(qū)里,背景色相對單調(diào),如果一味照搬,效果未必佳。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給“中國紅”下定義成了一件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事:究竟怎樣的一種“紅”,才最能代表中國?才能讓“東方之冠”在世博園區(qū)諸展館建筑群中脫穎而出?
宋建明語:說起“中國紅”,人們會說,不就是故宮、天安門、鞭炮、中國結(jié)、紅蠟燭那些類型的紅色嗎?但真要給這個詞下個準確的定義還真不容易。之前有人指著中華煙的煙盒說,這個紅色不是挺中國的嗎?但把這個紅色放大無數(shù)倍后,馬上就感覺“飄”起來,穩(wěn)重不足。我們做過故宮色彩研究,發(fā)現(xiàn)所謂“故宮紅”其實包含很多種紅色,墻是一類,不同的墻有不同種的紅;門是一類,不同的門有不同的紅;影壁、柱子上的紅都不同;而最鮮艷的紅存在于殿式建筑橫梁上的彩繪中。接受任務后,我們回到杭州,不僅立即做起建筑模型,而且還把杭州城里能見到的各種各樣的紅色紙和顏料都買來,不斷組合調(diào)色和配色。反復試驗之后,我們得出結(jié)論:靠一種紅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中國館的“中國紅”應該是一個紅色組群,它是一個一脈相傳、多種組合、和而不同的組合,其正確定義就是:正色之紅,艷麗而不失沉著。
什么部位涂什么紅,大有講究
中國館的“中國紅”由明度、艷度不同的7種紅色組成,分別分布在“東方之冠”的頂、梁、椽、斜撐、柱體等部位,其中外立面4色,內(nèi)空間3色。設計團隊經(jīng)過多輪實驗室調(diào)試,并反復在“中國館”現(xiàn)場測試展館在不同光線照射、視覺高度、位置條件下的效果,最終確定了方案。
宋建明語:在各種顏色中,紅光的波長最長,這說明它的滲透力很強,人的眼睛如果長時間看紅色物體,會出現(xiàn)綠色殘像。這也是為什么建筑很少用大面積紅色的原因。從世界范圍來說,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故宮這個建筑群外,最大的紅色單體建筑應該是美國的舊金山大橋,但它是線形的。
另外,“中國館”的造型很特別,頂大下小。讓許多人想不到的是,與一般建筑不同,除了北面,它的南面基本上是照不到陽光的,而是呈現(xiàn)“陽傘效應”。這個道理就像人撐了把陽傘走在路上,臉部是照不到太陽光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一種顏色會顯得很單一、呆板,而且顏色用得太深了會有一種暗的感覺,所以我們必須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明度、艷度的紅色,以增加建筑的整體視覺感。比如外立面的4種紅色,4個核心筒用一種紅色,而斗拱部分從上至下的3種紅色的明度依次增加,最下面的橫梁最鮮艷,因為它距離我們最近且面積最小,而最上面的橫梁最暗,因為它是處在受光面中;館內(nèi)則采用“軟”一點、相對“粉”一點的紅色,因為館內(nèi)四壁都是大窗,這些紅色立面均處在背光位置上,從視覺效果來說,這里的紅色看上去會發(fā)黑,所以需要在弱化艷度的同時增加明度。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我們先用電腦技術(shù)對建筑結(jié)構(gòu)作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將不同色度的顏色與各個構(gòu)件進行配比,用數(shù)列的排列組合,求出最佳配色的整體形象關(guān)系,再從佳中選優(yōu),選出最符合美感的方案。
“臉面”立體化,呈現(xiàn)燈芯絨感覺
世博會中國館目前已進入外立面掛板作業(yè)階段。如何讓中國館的“臉面”看起來更立體,專家們也是煞費苦心。專家們最終從全國30個應征方案中,選定了蜂窩狀鋁板及噴涂于上面的高性能紅色氟碳涂料。
宋建明語:尋找何種材質(zhì)的外立面來最好地表現(xiàn)“中國紅”,這也是個大問題,專家們曾考慮過各種紅色建材,陶土磚、玻璃,LED、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等不同風格的材質(zhì)都有,但經(jīng)過反復比對,最終還是選擇了易于掛裝、色彩呈“長城肌理”狀的復合鋁板。這種有凹凸感的鋁板與光滑的平板面比起來,能在同等光照條件下讓顏色的層次更為豐富,從而讓“中國紅”在中外游客的視覺中“活”起來。說句通俗的話,這種鋁板能讓中國館的“臉面”有一種燈芯絨的質(zhì)感。
另外,從5月11日晚的首次夜晚燈光調(diào)試開始,專家組為了使中國館在夜間也能夠呈現(xiàn)出艷麗的身影,仍在繼續(xù)探究最佳的光照方案。同時,考慮到69米高的中國館與同處浦東地區(qū)的其他標志性建筑的高度沒有可比性,專家組還建議,在中國館頂部打出一批“接天光柱”,以提高其視覺上的高度空間,增加該館在夜晚的辨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