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上海東北部、原軍用江灣機場舊址上,已經形成了也許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人工水系——根據規" /> 上海東北部、原軍用江灣機場舊址上,已經形成了也許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人工水系——根據規">
一只紅嘴長腿的水鳥,低低掠過新鋪不久的柏油路,消失在路旁水岸的蘆葦叢,對路上的三兩行人,它一點都不驚慌。
上海東北部、原軍用江灣機場舊址上,已經形成了也許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人工水系——根據規劃,近10平方公里的江灣,人工新開挖的河道占整個水系的80%以上,長度達數十公里。目前,已建成的約2/3個“水世界”初具規模。自在的水鳥、綠地,在初秋時節顯出勃勃生機。
復旦大學城市生態規劃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祥榮告訴記者,上海是一個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如何在中心城區“治水”,整治河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對上海的未來發展而言是個重要課題,而在江灣的探索則為此提供了一個樣本。
不用水泥 讓水“對話”
在大都市“治水”,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資本,是一個重要的觀念。水景與生態功能交融,是江灣的特色——不同于常見的水泥堤岸,這里主要是坡地式護岸。水泥堤岸雖然防洪排水作用突出,但卻隔斷了河水與土壤的交換通道。而自然的泥土坡岸,不但使得河水和地下水可以“對話”,而且各種動植物也能依水而生,形成食物鏈和生態鏈,而水也因此獲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新江灣城水系綜合治理的設計者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江灣的河道在開挖時,盡管還沒有引水,河道也總能保持半滿——這正是得益于地下水的滋養。
而沿河的一片片綠地、水景對設計者而言,同時也是“天然凈水器”。
濱河帶的地勢經過有意設計,雨水入河前,經過植物根系層層過濾,能濾去大量污染物,同時為植被提供養分。
在一些支流匯入主河道的河口,幾塊看似隨意擺放的大石,貌似野趣橫生的小品,但卻是提高水位、降低流速,使水生植物能充分去除雨水中的富營養物質,免得主河道發綠、發臭。
獨具匠心的設計俯拾即是:就連水面上一些長滿植物小花壇也不例外。這些人工浮島不但漂亮,而且能增加水體自凈能力,同時也讓魚類能遮陽棲身。除了這些細節,江灣整體上都在努力契合自然,整個區域種樹、養花,都力爭做到與原有自然環境匹配、相似。
河道連通 天然共生
一直以來,都市文明很少影響江灣機場;隨著上世紀末期機場逐漸廢棄,這里更是自發形成了一個接近自然的城市濕地。
上勘院介紹說,江灣“治水”,除了結合總體土地規劃,主要的思路就是根據原有環境和特點“謀篇布局”?;诖?,上勘院設計了網絡狀水系——外部是環城河道,以防汛排水為主;“環城河”內是縱橫的內河網和湖區;同時,環城河與小吉浦、黃浦江等天然河道連通,形成防汛、景觀和生態兼顧的水系。
利用天然河道的益處毋庸置疑——除了夏季,江灣的水基本都能自給自足:一方面充分收集降雨,另外是利用潮差引浦江水。不過,江水水質與人工水系的要求還有差距,必須加以控制。
為保證水質,機場內原有一段約500米的廢棄河道被巧妙地設計成了沉淀池、凈化池,江水進入江灣水系前,得到了適度處理。利用潮差引水,每天可供水超過1萬噸。新江灣城綠化率近50%,澆灌全部取自內河。
此外,隨著黃浦江的潮起潮落,江水與人工水系相連之處很容易形成來來回回的“往復流”。為此,上勘院在江灣水系內設計了多扇水閘,依據潮位,由電腦遙控其中幾扇閘門開啟,就能自然形成單向的水流,加速水體自身的新陳代謝。同時,潔凈內河水注入天然河道,還能對外界河水起凈化作用。
生態治水將成規范
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地處新江灣城的水系改造思路得到了肯定。復旦大學的王祥榮教授告訴記者,上海河網密布、港汊縱橫,很多河道都可以瞄準生態、質樸的方向進行改造。閔行、普陀、浦東的一些地方都開始嘗試“生態治水”,效果不錯。
據王祥榮透露,上海市水務局正在編制《上海市河道生態整治導則》,他期望《導則》體現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結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景觀等多位一體的整治思路,為上海綜合治理河道提供“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