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專家羅哲文率隊考察四川渠縣漢闕
admin
2009-05-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5月9日至10日,受渠縣縣委、縣政府邀請,中國文物學會特邀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羅哲文老先生率隊親臨四川渠縣實地考察了渠縣漢闕等文物,對命名渠縣為“中國漢闕之鄉”進行評議考查。并
5月9日至10日,受渠縣縣委、縣政府邀請,中國文物學會特邀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羅哲文老先生率隊親臨四川渠縣實地考察了渠縣漢闕等文物,對命名渠縣為“中國漢闕之鄉”進行評議考查。并就當前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利用開發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縣長李川就渠縣申報命名“中國漢闕之鄉”向專家組進行了情況匯報。與會專家一致同意渠縣為“中國漢闕之鄉”。
在考察中,專家們冒雨深入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渠縣漢闕”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實地觀察、研究,提取珍貴資料依據。
在10日上午的評議會上,專家組聽取了渠縣縣長李川代表縣委、縣政府所作的關于渠縣申報命名“中國漢闕之鄉”的情況匯報后,紛紛作出了較高的評價,并就當前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利用開發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專家組指出:渠縣漢闕的價值之大,全國僅見。6處漢闕組成渠縣漢闕群,成為漢代文化實物見證,為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闕的集中存在,體現了川東北一帶在當時出現了很多重要人物,發展水平非同一般。這是渠縣人乃至川東北人的光榮。專家組說,渠縣在文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聘請專家編制規劃,上報實施方案,采用就地保護等方法都非常好。專家們還對渠縣老百姓發掘文物立報告、積極配合主管部門的文物保護意識大加贊賞。他們說,這對于申請命名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渠縣能再接再厲、深度開發,從闕入手,收集整理更多的信息,發掘更多更有價值的東西,力爭把渠縣打造成漢闕文化之鄉。85歲高齡的羅哲文老先生還現場為渠縣漢闕賦詩一首并題辭:
漢闕之鄉不誤傳,
亭亭兀立望中看;
建史編年書前列,
古建排行第一班。
最后專家們一致同意渠縣為“中國漢闕之鄉”。
據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付清遠介紹,專家組將會盡快形成書面材料上報中國文物學會和國家文物局。要求渠縣作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要認識到不單是一個命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利用這次機遇作好宣傳,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文物保護事業作出新的業績。
隨同考察的還有清華大學教授、建筑史專家樓慶西,中央美院教授、藝術史專家湯池,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社科院考古所長、研究員、考古專家劉慶柱,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古建筑專家晉宏逵,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研究員、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總工程師、古建筑專家付清遠。
中國文物報社特派記者郭桂香跟蹤報道。
達州市文化局副局長戴鴻陪同考察。
渠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運英、渠縣副縣長羅謙全程陪同考察。渠縣縣長李川等縣領導出席考察評議會議,并就渠縣申報命名“中國漢闕之鄉”向專家組進行了情況匯報
新聞鏈接:在渠縣的土溪鎮、水口鄉、青神鄉不到1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馮煥闕、沈府君闕、蒲家灣無銘闕、王家坪無銘闕、趙家村西無銘闕、趙家村東無銘闕。“渠縣漢闕”約占全國現存漢闕28處漢闕的四分之一。其中馮煥闕、沈府君闕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無銘闕于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務院合并渠縣6處漢闕,以“渠縣漢闕”名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既是研究四川漢代建筑、文化、經濟、民俗、民風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研究川東歷史沿革、文化經濟交流、交通關系發展的重要歷史資料。它們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力學、美學、哲學于一體,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渠縣漢闕”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望,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為渠縣贏得了“漢闕之鄉”的美譽。2003年我國著名古建筑專家羅哲文先生曾為渠縣題詞“中國漢闕之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